研究:就連剛出生嬰兒也可能「憂鬱」!整天關在家,如何覺察孩子情緒變化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張方毓 編譯

許多人想到還在襁褓中的嬰孩時,總是會聯想到他們好奇的神情、愉快的笑顏,跟憂慮完全沾不上邊。但研究發現,即便是剛出生的孩子,都可能會「憂鬱」。

「研究顯示,大約9.5%到14%的0到5歲小孩,可能會有顯著的情緒問題,足以稱為心理健康失調」,非營利組織Zero to Three嬰幼兒專家博斯(Jennifer Boss)指出。如此年幼的孩子能夠產生深沉且激烈的情緒:悲傷、憤怒,因此也可能像大人一樣承受焦慮或抑鬱。

美國疾管署(CDC)指出,美國2到8歲的小孩中,每6位就有1位被診斷有心理、行為或發展障礙。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小孩是非常有韌性的生物,展現快速的恢復力,但《今日美國》(USA Today)指出,不可諱言的是,孩子幼年時期的情緒健康依然會對成長過程產生重大影響,刻在腦海裡的情緒經驗將改變他們學習、行為、處理情緒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專家表示不僅大人的情緒要顧,小孩的心理健康也需要關照。

大人如何發現嬰幼兒的心理健康異狀?

要發現嬰幼兒的心理異狀比大人難,「診斷孩子年幼時出現的抑鬱症狀的標準,需要基於較多行為或觀察來的特徵,因為小孩子無法告訴我們:『沒錯,我覺得沒價值感』,他們缺乏後設認知,也就是思考自身想法的能力」,非營利組織Child Mind Institute資深臨床心理學家霍華德(Jamie Howard)說明。

一般而言,發現孩子異狀的往往就是最熟悉他們的主要照顧者。對於那些想要知道小孩是否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家長,霍華德表示,家長可從「里程碑」和「行為」2個角度觀察。

一個健康的嬰兒應該要在生理上長高長大,在情緒上則要建立聯繫。有4個里程碑可觀察:表達性語言(發展詞彙)、接受性語言(了解一個人在說什麼)、大運動(例如坐起來)、精細運動(例如撿起東西)。

另一個更重要的觀察項目是小孩行為是否改變。主要照顧者通常非常了解自己的小孩,知道他們喜歡什麼食物、如何睡覺、發出什麼聲音以及相對應的意思,若這些行為出現變動,感覺到異樣的大人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

大人如何應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

如果你擔心你孩子的心理健康,專家說最好的辦法是去找你的小兒科醫生,他們也許會推薦另一位專家比如孩童心理學家給你,進一步做更深入的評估。

如果你當下感覺到孩子正在受心理疾病所苦,霍華德建議,大人可以抱抱孩子、和小孩貼身坐著、一起讀故事書、一起玩或是一起撫摸家裡的寵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類似這些親密的行為可以讓孩子感到心情愉快,你也會跟著感到心情愉快,因為這種活動真的會釋放天然賀爾蒙,協助你和幼兒連結。

幼兒情緒問題源自家長,大人如何學習安放自己的心情?

這部分研究也顯示,嬰幼兒並非一直天真愉快,他們會「吸收」來自家裡的壓力。霍華德指出,由於嬰兒主要活在與主要照顧者的連結關係中,來自家長的壓力都可能滲透到小孩身上。

除此之外,社會因素也會造成幼兒容易致鬱,美國疾管署指出,2到8歲的小孩中,男孩比女孩容易出現心理、行為或發展障礙。生活在100%聯邦貧窮標線以下的小孩中,每5名就有超過1名小孩有心理、行為或發展障礙。

不過,專家表示,雖然家長應該注意小孩的情緒,但也不應過度憂慮,這是專家最不希望發生在家長身上的事,很多家長光是照顧小孩起居,早已時常被罪惡感或是焦慮淹沒,尤其現在許多家長每天待在家,這些情況可能加劇。

因此,除了關照幼兒情緒,大人也需要先把自己安頓好。霍華德表示,當小孩擁有一個心理健康的主要照顧者,他們可以克服大部分困難。

大人該如何「自我照顧」?又該如何察覺自己心理開始不健康了?一位從業25年的臨床心理學家狄龍(Diane Dillon)說明,當你發現自己的忍受力下降、時常被平凡的小事惹火或陷入極度挫折,又或者是你開始失眠、暴食、酗酒、吃過多藥物或冰淇淋的時候,就該注意了。

她分享5個經主要照顧者實際實踐後有所幫助的自我照顧技巧:

1. 尋求協助

不要吝於向朋友、家人尋求協助,當主要照顧者感到孤單時,72%的人感到情緒高度壓力,但不孤單的人,情緒高壓的比例只有24%。

2. 暫停並深呼吸

狄龍指出,這看似是一個無腦小事,但許多主要照顧者正是因為一整天都沒有從忙碌中停下來,才感到極度壓力。當一個人停下來深呼吸時,一切會慢下來,心跳和血壓也慢下來,釋放壓力賀爾蒙,人就能更清晰地思考、做出更好的決定。

3. 保留個人時間

當一個人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時,他很容易感到憤恨、失去自我並把情緒轉嫁到照護工作上。例如,一個人可以早點起床,做自己喜歡的冥想或是運動,一位施行這個策略的媽媽辛娜表示,這麼做讓她得以用優雅(grace)取代罪惡感(guilt)。

4. 覺察、同理自己的情緒

狄龍表示,主要照顧者時常會因為想發懶感到罪惡或愧疚,她建議應學習「R.A.I.N.思考法」,盡情讓心中的雨落下,反而能夠紓壓:R是辨認(recognize)自己的情緒,不管是罪惡、挫折或是壓力;A是允許(allow)自己感受那種情緒;I是調查(investigate)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你產生這種情緒;N是培養(nurture)自己同理自己的能力。

5. 心理諮商

根據調查,高達2成的主要照顧者患上憂鬱症,是一般人的2倍。不管你是否有憂鬱症狀,或是只是想跟人聊聊,心理諮商都對個人心理健康大有幫助。

參考來源:USA TodayCDCUNICEFSheKonws.com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因為疫情,被迫「裸辭」?工作經歷短,也能搏得面試官好感的方法是⋯

服務業紓困金已開放申請!營收減少50%可申請,資格怎麼認定?補助多少?

打疫苗懶人包》百萬劑疫苗下週開打!75歲以上等7類人先打,何時輪到我?如何預約?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