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未來洪水、乾旱等極端天氣是現在的7倍!未滿40歲者面臨多災多難的世界

今年夏季,中國河南猛烈的洪水迫使超過100萬人撤離;德國萊茵河流域暴雨造成58死、數十人失蹤;森林大火肆虐希臘與俄羅斯,熱浪在加拿大造成近700人死亡,在美國造成600人死亡,從西班牙到西伯利亞,到處都出現破紀錄的高溫。

極端天氣事件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不論是富裕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還沒為應對氣候變遷加劇的惡果做好準備,也顯然沒為下一世代的孩子著想。一項新研究對比不同世代人們遭受極端天氣事件的次數,結果令人震驚。若目前各國的氣候目標不變,你的孩子、孫子將活在比現今更危險、糟糕的世界。

希臘雅典附近的埃維亞島上的一座山發生森林野火,濃煙瀰漫天空(美聯社)
希臘雅典附近的埃維亞島上的一座山發生森林野火,濃煙瀰漫天空(美聯社)

希臘雅典附近的埃維亞島上的一座山發生森林野火,濃煙瀰漫天空(美聯社)

未滿40歲者注定與極端天氣共存

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26日發表的研究,試圖估計年輕人未來一生將面臨多少極端天氣事件,發現在氣溫比工業化前上升1.5°C至3.5°C的情境下,出生於1960年至2020年的每一代人,一生都會暴露在6類極端天氣事件──野火、作物歉收、乾旱、洪水、熱浪和熱帶氣旋──威脅之中。

與1960年出生的兒童相比,2020年出生的兒童將面臨的極端氣候相關事件增加了二到七倍。例如,1960年出生的人一生將經歷4次熱浪;但2020年出生的人在暖化趨勢不變的情況下,會總共經歷30次熱浪。假如我們能夠從現在開始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使氣溫平均上升不超過2°C,孩子們經受的熱浪將減到22次;而若能限制在1.5°C以內,就會剩下18次。

若氣溫平均升上3°C,2020年代出生的孩子,將比祖父母輩的人們經歷次數多達2倍的野火和熱帶氣旋、3倍的洪水、農作物歉收和乾旱,以及7倍的熱浪。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會更嚴重,與歐洲和中亞同年齡的5300萬兒童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1.72億兒童一生中,恐將經歷50倍的熱浪和6倍以上的極端天氣事件。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布魯塞爾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氣候學家蒂萊利(Wim Thiery)指出,極端天氣事件的受害者是所有人,現在未滿40歲的每個人都將注定一生面對前所未有的災難,「因為他們都會遭受熱浪、乾旱和洪水的侵襲,即使在最保守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他並表示,「這些事情有同時發生的趨勢,試想熱浪、乾旱或洪水和熱帶氣旋一起降臨。」而對比現代人百分之百會碰上極端天氣,在未出現工業化的世界,人們經歷極端天端事件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

7月24日,美國加州一棟房子遭野火吞噬(美聯社)
7月24日,美國加州一棟房子遭野火吞噬(美聯社)

7月24日,美國加州一棟房子遭野火吞噬(美聯社)

父母排放的溫室氣體,與孩子未來的災難有關

蒂萊利一直想要將氣候領域上的代際不公平「量化」出來,這次在36位同事的協助下,成功利用多種氣候和人口模型,將幾個世代人們面臨的氣候風險,與當代兒童一生將目睹的極端事件數量進行了比較。

他表示,大氣中一半以上的溫室氣體是在1990年之後產生的,這代表父母一生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將與他們孩子未來一生經歷的大部分災難有關,「年輕人正受到氣候危機的衝擊,但他們無法為氣候政策做出決定,而那些能夠做出改變的決策者,並不會面臨氣候惡化的後果。」

他補充說,若大人努力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和從事溫室氣體排放活動,仍然可以顯著改善兒童的未來。只要人們設法將升溫幅度控制在比工業化前高1.5°C的範圍內,新生兒接觸極端高溫的風險就能降低幾乎一半,農作物歉收發生次數減少11%,乾旱少了27%,洪水減少近30%。

台灣缺水、乾旱、2021年4月下旬的南投日月潭。(美聯社)
台灣缺水、乾旱、2021年4月下旬的南投日月潭。(美聯社)

2021年4月下旬乾旱嚴重,南投日月潭幾乎乾涸。(美聯社)

但目前世界各國的氣候目標過於寬鬆,離控制在1.5°C範圍內還遠得很。聯合國本月發布一份報告指出,根據各國目前的氣候承諾,到2020年代末,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反倒增加16%,使地球在本世紀末升溫達2.7°C。而2020年代的新生兒,平均壽命可以活到本世紀末,將目睹與應對更多極端天氣災難。

另一名合著者、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環境與氣候變遷講師羅格爾(Joeri Rogelj)說,研究的數據結果可以說是被低估了,科學家們還沒有評估到,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沿海洪水,也沒有考慮到許多事件的嚴重性加劇。

他指出,各國除了擬定氣候政策之外,還需要把握機會因應即將到來的惡劣天災,如果政府願意投資讓民眾生活得更安全,例如安裝防洪屏障、立法規範使用防火建材、為面臨致命高溫的人們提供庇護所等等,災難對子孫後代的破壞性將會有效降低。

未來的主人翁早熟面對現實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很多青少年與青年人都已經注意到氣候危機。最近對10個國家1萬名16至25 歲人群進行的民調發現,75%年輕人對未來感到恐懼;45%受訪者坦承對氣候變化的擔憂,已經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焦慮程度最高的年輕人,往往來自那些頻繁遭受極端天氣侵襲的國家,包括菲律賓和印度。

上週24日,分布於世界各地99個國家的成千上萬年輕人,一同響應氣候罷工、罷課,要求政府領導人在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之前,擬定並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以利將全球增溫限制在1.5°C以內,這也是國際社會在2015年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確認的目標。

2021年9月24日,「星期五拚未來」,全球成千上萬年輕人走上街頭,要求應對本世紀最大問題:氣候危機(AP)
2021年9月24日,「星期五拚未來」,全球成千上萬年輕人走上街頭,要求應對本世紀最大問題:氣候危機(AP)

2021年9月24日,「星期五拚未來」,全球成千上萬年輕人走上街頭,要求應對本世紀最大問題:氣候危機(AP)

現年6歲的美國維吉尼亞州小學一年級生亞德莉亞娜(Adriana Bottino-Poage),夢想成為幫助世界的大人,她向《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指出,她想發明一種可以清除空氣污染的機器人。

但是氣候不斷惡化的現實讓她很生氣,她說同父異母的兄弟居住在加州,時常受到野火威脅,她還聽說有島嶼將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沒,她並曾在新聞中瞥見可怕的颶風和乾旱。與此同時,成年人「不聽話,繼續讓地球變得更熱」,她著急地喊話,「在我長大之前,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總得有人做點什麼。」

喬治亞州的一群8歲兒童決定開始茹素(偶爾吃雞塊除外),並要求教師和學校職員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來自挪威的14歲氣候活動家尼爾森(Emanuel Smari Nielsen)也有同樣的不安和不滿。她說:「對我和比我小的每個人來說,未來是如此不安全。政客和當權者無所作為,讓我感到疲倦,幾乎讓我抓狂。」

專家一再重申,幫助兒童應對氣候焦慮的好方法,除了趕緊動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有幫助他們採取倡議行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聲音被聽見。社區、國家和聯合國等全球機構的當權者,應讓年輕人在製定氣候政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鄭州慘遭洪水傾覆,專家如何看?中國城市不能抵禦極端天氣,關鍵在於地下
相關報導》 「你可能死於極端天氣,不是開玩笑!」天災侵襲全球40國,「適應氣候變遷」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