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爆財務危機 房市危機威脅中國經濟

中國最大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近來爆發財務危機,各界擔憂可能引爆中國的金融危機,並衝擊已經陷入困境的中國經濟。

中國房地產危機近來持續蔓延,中國房地產龍頭「碧桂園」8月初傳出無法支付債券利息,面臨違約風險。曾被認為是財務模範生的碧桂園,可能步上在2021年爆發財務危機的恆大集團後塵,反映出中國房地產業當前的嚴峻處境。

碧桂園面臨違約風險 恐步恆大後塵

長期被認為財務穩健的碧桂園,在8月初傳出無法支付兩筆總計2,250萬美元的債券利息,一旦無法在寬限期內,也就是9月6日支付,碧桂園將陷入債務違約的危機。

碧桂園的財務危機,也讓人聯想到恆大集團。恆大曾是中國最大地產商之一,但如今卻是世界上負債最嚴重的開發商,負債總額超過3,000億美元。恆大在2021年債務違約後,和債權人針對重組事宜進行了將近2年的談判。恆大8月17日於紐約申請了美國破產法第15章的破產保護,讓該公司在其他地方重組時,可以保護其美國資產不受侵害。

中國畫「三條紅線」打房 地產商紛紛倒下

恆大與碧桂園的財務危機,充分反映出中國房產開發商近年面臨的困境。在過去2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助長了前所未有的房市熱潮,促使建商大量舉債推動建案。

為了降低房地產業的巨額負債帶來的金融風險,北京在2020年推出控制高槓桿產業債務水準的「三條紅線」政策,包含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淨負債率不超過100%,以及現金短債比不小於1。負債累累的恆大因此被限制借入新債,並最終導致債務違約。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艾雷洛(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當中國恆大危機爆發時,人們曾擔心其他人也會發生,但肯定不會是碧桂園。它的槓桿率比恆大低很多。」

但艾雷洛補充說:「在價格不繼續上漲之下,整個房地產模式就無法持續,甚至像碧桂園這樣的公司也做不下去」。

碧桂園銷售驟降 績優生難逃財務危機 

財務相對良好的碧桂園雖然避免踩到三條紅線,最終仍無法避免財務困境,這也反映出中國房地產市場今年上半年景氣的快速惡化。

根據評級機構,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的數據,與2022年相比,7月排名前100的房地產開發商,新屋銷售減少33%,碧桂園銷售額則減少60%。

碧桂園在8月初發出警告,該公司2023年上半年可能虧損高達550億元人民幣。

雖然碧桂園的負債為1.4兆人民幣,大約是恆大的60%,但碧桂園在中國的房產項目數量,幾乎是恆大的四倍,這讓人們擔心如果大量建案中止,可能引發社會動盪。

中國經濟復甦失速 房市危機加劇風險

在此同時,由於全球對中國出口的需求下降,以及國內需求不足,中國的疫情後復甦低於原先預期,青年失業率創歷史新高,零售銷售也持續疲弱。中國今年的全年經濟成長正面臨5%的保衛戰。

由於中國房地產業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高達30%,碧桂園導致任何的房市動盪,將可能對金融體系和整體經濟產生破壞性影響。

新加坡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杜特(Pushan Dutt)警告,如果不支撐房市將產生擴散的風險,並指出中國可能面臨日本在1990年代初房地產泡沫化之後,面臨的「多年貧血式成長」。他所指的是日本在房地產泡沫化之後經歷了所謂消失的10年。東京房市是在房價到達平均年薪的15倍之後開始泡沫化。

保德信(PGIM)固定收益部的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貝爾(Gerwin Bell)本週向路透社表示:「要遏制房地產帶來的負面外溢效應,需要比當局至今採取的措施力道更大的財政刺激措施。」

中國當局干預措施受矚目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中國當局不會直接干預,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房地產及金融助理教授胡榮(Maggie Hu)告訴德國之聲,碧桂園獲得紓困的可能性「相當低」。她認為如果情況緊急,將會實施政策來保障預售屋的建設,確保購屋者和相關銀行的福祉。

儘管中國當局面臨著採取更多措施來提振房市的壓力,但大多數經濟學家都預期,無論中國當局是否會干預,以及會如何干預,中國房市將持續低迷,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之外的地區,碧桂園的建案大多集中在較小城市。

中國國家統計局調查35個最小城市的新建住宅平均價格,今年6月已連續第17個月下滑。

胡榮預測:「不利影響將在二、三線城市特別明顯」,「尤其是那些經濟衰退、人口高齡化和人口外流的城市。」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中國擬發債1.5兆讓地方減壓 專家憂香港強積金恐被迫「救國」
恆大碧桂園違約僅是中國經濟縮影 對中曝險影響不只房地產業
中國房市危機疾速失控 政府自己一手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