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定價論壇下一步:創造對話空間,凝聚社會共識推動「碳費」機制

綠色和平 2022 年 5 月,綠色和平、歐洲商會-低碳倡議行動、商業周刊及歐洲經貿辦事處合作,舉辦「臺灣碳定價策略 邁向全球淨零」線上論壇,這也是臺灣首場與歐洲貿易夥伴合作舉行的碳定價論壇。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鄭楚忻負責籌辦論壇,並在席間與主責機關直接對話,呼籲制定碳定價監管機制,她將與您分享這場論壇如何促成?帶來哪些改變?綠色和平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鄭楚忻,自 2020 年底負責推動「RE10x10 綠電倡議」,並呼籲政府儘速制定「有效碳定價」。截至 2022 年 6 月,已有 60 家企業響應倡議,承諾 2025 年將 10% 用電轉為再生能源,並邁向 2050 年達到 100%;碳定價議題更在國際碳邊境稅趨勢帶動下,逐漸為臺灣企業所重視。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鄭楚忻,負責推動「RE10x10 綠電倡議」,及呼籲政府儘速制定「有效碳定價」。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鄭楚忻,負責推動「RE10x10 綠電倡議」,及呼籲政府儘速制定「有效碳定價」。

專案團隊為了協助臺灣企業了解全球碳邊境稅趨勢及轉型方法,進而推動臺灣政府制訂碳定價,與歐洲商會、商業周刊及歐洲經貿辦事處合作,經過半年籌備邀約海內外講者,成功舉辦碳定價前瞻論壇。

為什麼臺灣需要「碳定價」制度?

隨著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許多貿易體不僅早已在轄內徵收碳費或碳稅許久,要求碳排量大的企業大戶擔負「碳污染」的環境與社會成本,現在更將開始執行「碳邊境稅」政策,以管制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

對高度倚賴外貿經濟的臺灣來說,中國大陸、美國與歐盟分別為臺灣的第一、第三與第四大貿易對象。同時,臺灣企業對 G20 承諾淨零碳排的國家出口額佔比,達總出口額的 70%,一旦這些國家開始徵收碳邊境稅,減碳進程龜步且尚未建立碳定價制度的臺灣,出口競爭力將產生致命的影響。

臺灣高度倚賴外貿經濟,一旦美國、歐盟、中國大陸等主要貿易對象起徵碳邊境稅,尚未建立碳定價制度的臺灣,出口競爭力將備受挑戰。
臺灣高度倚賴外貿經濟,一旦美國、歐盟、中國大陸等主要貿易對象起徵碳邊境稅,尚未建立碳定價制度的臺灣,出口競爭力將備受挑戰。

根據綠色和平研究,由於臺灣並沒有碳費制度,如果按照目前歐盟碳邊境稅 (CBAM)的草案內容,臺灣鋼鐵業將受到最大衝擊。2027 年 CBAM 起徵後,原本規劃的五大產業外,塑膠、有機化學品等產業也都列入徵稅名單中,歐盟預期也將加強針對間接排放的管制內容。由於臺灣相當仰賴出口貿易經濟,假使歐美日韓都實施並擴大碳邊境稅的影響,對臺灣整體產業衝擊更將大幅增加。

政府、企業雙管齊下,帶動綠電和碳費討論

綠色和平於2020年發起RE10x10企業綠電倡議,輔導在地企業轉用綠電,截至2022年6月已有60家企業響應倡議,承諾2025年將10%用電轉為再生能源,並邁向2050年達到100%。
綠色和平於2020年發起RE10x10企業綠電倡議,輔導在地企業轉用綠電,截至2022年6月已有60家企業響應倡議,承諾2025年將10%用電轉為再生能源,並邁向2050年達到100%。

2021 年,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團隊在臺灣除了延續過去幾年推動企業能源轉型的工作,以「RE10X10 綠電倡議」邀集中小企業以購買 10% 綠電為起點,逐步邁向全面轉用再生能源,也持續推動政府修訂更加積極的溫室氣體管理法規,將「碳定價」制度入法。

鄭楚忻表示,綠色和平希望推動臺灣政府建立有效的碳定價系統,以價制量,讓產業有朝向低碳轉型的誘因,並藉由提高高碳排、高污染能源的成本,提升再生能源的競爭力,徵收來的碳費,可作為能源轉型基金,用於增加各種類型的再生能源建置,研發新型態的減碳技術加速能源轉型。透過「碳污染者付費」及「基金投注綠能發展」的正向循環,減碳工作將可以變得更有效率。

然而,在專案推展初期, 一切並不順利。「前期我們嘗試許多方式去推動碳定價議題,卻發現有點卡關,一方面大家對議題的認識程度不一,甚至連關鍵的立法委員都對碳定價十分陌生。另一方面也缺乏機會直接和政府及企業溝通訴求。」

對此,專案團隊發布研究報告指出碳邊境稅對臺灣的衝擊,並製作《有效碳定價解盲手冊》,做為與政府、企業、民眾溝通的工具,透過讓大眾更了解碳費機制,增加對話契機,也推動三方共同向臺灣淨零碳排的願景前進

守護氣候行動急需您支持!

氣候緊急已成現實,綠色和平致力推動政府修法、要求企業轉用再生能源,加速減碳腳步!

捐款支持

與歐洲貿易夥伴合作,舉辦臺灣首場碳定價論壇

2022 年 5 月,綠色和平、歐洲商會-低碳倡議行動、商業周刊及歐洲經貿辦事處合作,舉辦「臺灣碳定價策略 邁向全球淨零」線上論壇,除了邀請到世界銀行碳定價領導聯盟聯合主席 Mauricio Cárdenas、世界經濟論壇氣候與自然負責人 Teresa Hartmann、歐盟執行委員會稅收和關稅同盟總局政策官員 Pasquale De Micco 與 Yiannis Zachariadis 等重磅級講者,綜合與談橋段也邀集了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鄭楚忻、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及企業代表,共同研討政府和企業如何因應「排碳有價」的時代,並即時回應線上觀眾的提問。

碳定價論壇中,鄭楚忻(右)把握與主責機關直接溝通的機會提出建議,包含減量目標需更明確、建立長期檢討機制及管理架構。
碳定價論壇中,鄭楚忻(右)把握與主責機關直接溝通的機會提出建議,包含減量目標需更明確、建立長期檢討機制及管理架構。

鄭楚忻表示:「我們很希望有更多有影響力的組織、公會、企業來關注碳定價,讓這個議題更主流化。累積一年的準備,現在是時候可以讓這個議題被單獨討論。」

在籌備階段,鄭楚忻與多個公會、商業團體及國際組織接觸,嘗試擴大「同溫層」,讓更多人共同關心「碳定價」這個議題。經過多番溝通後,最後與歐洲商會及歐洲經貿辦事處取得共識,並克服時差、語言、疫情限制,成功舉辦線上論壇,並在論壇中,獲得環保署承諾未來將會制定碳費的調升機制。論壇內容也被多家企業收錄為員工內部訓練的教材,影片累積觀看次數達 5,000 次

綠色和平與歐洲商會、商業周刊以及歐洲經貿辦事處共同舉辦「臺灣碳定價策略 邁向全球淨零」線上論壇,由左至右依序為商周集團總經理朱紀中、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執行總監施鵬翔、 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低碳倡議行動總監蘇冬蘭、歐洲經貿辦事處副處長Guillermo Martinez。
綠色和平與歐洲商會、商業周刊以及歐洲經貿辦事處共同舉辦「臺灣碳定價策略 邁向全球淨零」線上論壇,由左至右依序為商周集團總經理朱紀中、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執行總監施鵬翔、 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低碳倡議行動總監蘇冬蘭、歐洲經貿辦事處副處長Guillermo Martinez。

鄭楚忻分享:「這次是我們第一次跟這麼多國際組織及商會合作,在溝通過程中必須讓他們了解臺灣的狀況,並讓論壇的流程及內容符合倡議需求,加上疫情及時差,其實是滿大的挑戰。但論壇結束後,我們收到很多正面的迴響,也在對談過程中,有機會和環保署及能減辦等主責機關直接溝通,取得對於監管機制的共識,是一次很好的經驗累積。」

下一步,推動《氣候變遷因應法》成為有效減碳利器

鄭楚忻表示,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標準劃分,臺灣碳費在 2030 年之前應收到每噸 75 美元,而根據綠色和平此前的「2022 臺灣中小製造業碳管制意向調查報告」,許多企業希望碳定價可以更高,以建立更完整的低碳基礎設施、協助產業轉型。鄭楚忻也強調,綠色和平督促政府實施碳定價,是為了成長與改變,而不是造成經濟衝擊,企業的積極回饋,也反映了他們需要政府提出更加明確的政策方向及執行措施。

由於現階段《氣候變遷因應法》即將進入黨團協商階段,綠色和平也將結合民間力量,持續向黨團及立委倡議,制定更加完善的碳定價監管及調升機制,使「有效碳定價」成為能夠幫助減碳的政策工具。鄭楚忻也針對碳定價制度提出 3 點建議:

邀請您與綠色和平共同督促政府及相關民意代表,制定更加積極的氣候政策及溫室氣體管理法規,並落實減碳措施,為全球控制升溫攝氏 1.5 度共盡心力,也為您我及下一代守住宜居、安全,具備氣候韌性的地球家園。

更多綠色和平文章
減碳與經濟只能二選一?臺灣碳定價策略前瞻論壇,破解碳費迷思
淨零賽局中,臺灣如何因應國際碳邊境稅衝擊,逆境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