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武器產能速度、保有衛星通訊能力…… 台灣可從烏克蘭戰爭中記取這些教訓

俄羅斯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戰火持續至今將滿1年,而此戰爭被認為是中國進犯台灣的參照樣本。《美聯社》16日指出,預先提供軍援、預備武器庫存、武器供應鏈產能、太空戰線及準備應對網路戰,是台灣可從烏俄戰爭中汲取的教訓。

「『烏克蘭模式』不能複製用在台灣,因為中國能孤立台灣數周至數月」,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2023年1月發布的報告直言,「台灣必須在戰爭爆發前,就備有所需的一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與盟友就透過和烏克蘭相鄰的夥伴國家,持續運送軍援到烏克蘭。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告訴《美聯社》,相較於美國一直以來為台灣做準備,烏克蘭是從頭開始的情況,「我們會應用這些教訓」。她提到,對中國而言,兩棲登陸是最難進行的軍事任務,而若中國切斷出海通道,補給就會形成困難挑戰。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翻攝五角大廈官網)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翻攝五角大廈官網)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翻攝五角大廈官網)

美國國防部無法預先給予沒有的武器,烏克蘭的需求使歐美的庫存面臨極大壓力,也凸顯各方沒為此主要傳統戰爭做好準備。撰寫1月所發布報告的坎森(Mark Cancian)坦言,美國在部分項目的庫存及產能有弱點,「在一些地方,特別是火炮彈藥,那會變成危機」。

《美聯社》表示,烏克蘭每天使用約7000發彈藥,以抵禦入侵者,且仰賴美國約每2周宣布一次供給數量。自開戰以來,美國已提供烏克蘭數百萬發彈藥,包括小型武器和數發火炮、8500組「標槍」(Javelin)反裝甲飛彈系統、1600組「刺針」(Stinger)防空飛彈系統,以及10萬發125公厘坦克砲彈。

產能跟不上使用速度成危機

155公厘榴彈砲面臨的庫存壓力最大,而美國已提供烏克蘭160組榴彈砲及逾100萬發砲彈。《美聯社》稱,根據美國國防部,此武器用量最大,烏克蘭每天約用掉3000發砲彈。主管採購的陸軍助理部長布希(Doug Bush)說,美國面對中國的戰爭模式會大量採取海空能力,與烏俄戰爭截然不同。

依據美國國防部擬定的國防戰略,美國在進行一場戰爭的同時,也能威懾其他潛在敵人,只是供應鏈未反映出此能力。雖然希克斯強調,大量武器送至烏克蘭「並未使美國放緩對台灣的支持」,但許多承諾要售給台灣的武器,和烏克蘭所需武器面臨相同壓力,像是零件有限或人力問題。

不過希克斯說,美國已為台灣制定「總統撥款權」,即不用協商新合約,直接從美國庫存中交貨給台灣。布希亦稱,美國陸軍正與國會談授權簽署多年效期合約,以利企業投資,滿足長期需求,特別是標槍飛彈、「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導向式多管火箭彈(GMLRS)與155公厘彈藥。

布希直言:「若無迫切感,我們恐怕之後會在錯的時間面對風險。」《美聯社》表示,美國陸軍已為155公厘火炮增加生產線,包括外部金屬外殼、充電設備、導火線和爆炸材料,這些都在愛荷華州1間工廠內產製。這些都需要時間,CSIS估計,補滿155公厘火炮、標槍及刺針飛彈至少要5年時間。

20190402_單兵操作的刺針飛彈,是我國野戰防空的要角。(資料照,蘇仲泓攝)
20190402_單兵操作的刺針飛彈,是我國野戰防空的要角。(資料照,蘇仲泓攝)

單兵操作的刺針飛彈,是我國野戰防空的要角。(資料照,蘇仲泓攝)

「我想好消息是,烏俄戰爭已示警這個弱點」,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布蘭茲(Hal Brands)向《美聯社》表示,「壞消息是,就算有很多政治意願,也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解決」。歐洲國家的武器庫存已無多餘數量可送出,許多國家都急著簽訂新合約,以補足庫存量。

保護衛星通訊、地面傳播很重要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14日警告,烏克蘭使用彈藥的速度遠超過盟友供給速度,尤其是地面火炮等大口徑砲彈,一些新訂單的交貨時間可能會需要2年半。另外,烏俄戰爭看起來像是回到20世紀的地面戰爭,但也凸顯太空科技的重要性。

《美聯社》稱,開戰之前,衛星照片顯示俄羅斯軍隊在邊境集結,打臉只是進行演習的說法。當俄羅斯揮軍入侵後,烏克蘭民眾透過智慧手機,即時發布照片和影片,以此揭露俄羅斯軍隊位置、紀錄被抓的俄羅斯軍人自白,以及公布俄羅斯軍隊傷亡人數。

馬斯克的星鏈太空計劃,在烏克蘭發揮功效,與其他一週大事(圖/Wikipedia)
馬斯克的星鏈太空計劃,在烏克蘭發揮功效,與其他一週大事(圖/Wikipedia)

馬斯克的星鏈太空計劃,在烏克蘭發揮功效,與其他一週大事(圖/Wikipedia)

當烏克蘭的行動通信基地台和發電廠遭到空襲,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提供低軌衛星群「星鏈」(Starlink),讓烏克蘭保持通訊。布蘭茲說,俄羅斯在開戰首日就被重挫,從未有能力掌控來自烏克蘭的論述,「我們必須假設中國不會犯此錯誤,反而會很激進地控制資訊面」。

《美聯社》提到,美國太空專家正依據星鏈的成功,研究擴大衛星通訊。星鏈有數千顆衛星在同個低軌道繞行地球,若有1顆被摧毀,後面的衛星能立刻補上運作。主管太空政策的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告訴《美聯社》,這類衛星通訊增加是「未來趨勢」,「這是我們要適應的事情」。

除了衛星及其傳播功能,收發訊息的地面站也要得到保護。《美聯社》稱,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布蘭茲認為,中國可能會發動網路戰,避免台灣傳出成功抵禦入侵的訊息。太空軍作戰部長薩茲曼(Chance Saltzman)強調,如果不考慮把網路保護擴及地面網絡,衛星就無法發散訊息。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