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數連4天高於上週 王必勝:升溫2大因素

記者 段楚禎 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有升溫趨勢,不僅單日確診數遲遲無法降到萬例以下,甚至連4天都較上週同期上升。今(12)天新增1萬853例確定病例,分別為本土1萬824例本土個案及29例境外移入;中重症為31例,其中有5例兒童重症,另增31例死亡。

本土COVID-19新增病例較昨(12/11)天減少3,210例,減幅為22.9%,與上週一(12/5)相比則增加615例,增幅為6%。全國有5縣市染疫人數破千,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697例,台中市1,528例,桃園市1,333例,高雄市1,197例及台北市1,057例。

其餘低於千例的縣市,包括台南市871例,彰化縣622例,新竹縣403例,新竹市322例,苗栗縣265例,屏東縣258例,雲林縣248例,南投縣207例,嘉義縣165例,花蓮縣129例,宜蘭縣123例,基隆市122例,嘉義市106例,金門縣66例,台東縣64例,澎湖縣38例及連江縣3例。

有醫師預估,明(2023)年1月本土疫情會來到第3波高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認為,疫情無法下降有2個原因,第1、目前防疫政策相對寬鬆,社區仍有低度感染,不可能達到過去清零的狀況;第2、無論是自然感染或是打疫苗帶來的保護力,隨著時間拉長免疫力就會下降。至於何時疫情反轉向上,時間點還要再觀察,若有新一波疫情,增幅可能只有第2波的一半。

新增5例兒童重症,分別為3例MIS-C及2例腦炎。兒童腦炎個案中有1名2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未施打疫苗,12月4日發燒、四肢抽搐送醫急診,頭部電腦斷層顯示腦水腫,診斷為急性腦炎,後續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後病況好轉。

另1名6歲女童接種過2劑疫苗,曾在10月3日快篩陽確診,10月10日嘔吐、腹痛、眼神震顫送急診,因呼吸窘迫緊急插管,並給予抗癲癇藥物、瑞德西韋等治療,收治加護病房,診斷疑似腦炎,治療後病情好轉,已於10月17日出院。

新增31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皆屬重度感染,29例具慢性病史、18例未接種3劑疫苗。截至目前累計848萬1,040例確診,分別為844萬2,686例本土病例,3萬8,300例境外移入,病歿人數達1萬4,710例。

疫情指揮中心同時公布新增7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本土48例,包括41例BA.5、2例BA.2.75、1例XBB、2例BQ.1、2例BA.2;境外移入26例。目前累計本土確定病例XBB為2例、BF.7為1例、BQ.1為5例、BA.5為1,432例、BA.4為5例、BA.2.75為7例、BA.2為2,534例。

其中,新增的41例Omicron BA.5本土個案,占上週所有已定序48例的85.4%,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區域分布為北部22例、中部6例、南部11例、東部2例,確診日期介於9月13日至12月2日。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