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振刀精準打擊 直腸癌患者保住肛門

三總放射治療科主任黃文彥表示,「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可精準判斷腫瘤範圍。(郭吉銓攝)
三總放射治療科主任黃文彥表示,「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可精準判斷腫瘤範圍。(郭吉銓攝)

一名50多歲的男子,健檢意外發現直腸出現3公分大的惡性腫瘤,癌細胞侵犯骨盆淋巴結,確診為第3期直腸腺癌。男子若直接接受手術,肛門將不保,恐影響工作、社交,三總使用新引進的「磁振刀」,結合核磁共振高清晰影像、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精準打擊直腸腫瘤,成功將腫瘤縮小。男子在接受手術清除剩餘的癌細胞後,現已出院,很快恢復上班。

三總放射治療科主任黃文彥表示,傳統的放射治療,照射範圍會比腫瘤略大,避免因誤差沒有照射到腫瘤,但這樣會增加體內正常組織被照射到的機會,導致組織被破壞。三總去年引進「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磁振刀)」,可精準判斷腫瘤範圍,看得到、打得準。

黃文彥說,磁振刀可在放射治療當下,精確顯示腫瘤與正常組織的界線、隨呼吸移動的範圍,即時觀察到腫瘤,確定放射線精準照射到腫瘤,最大限度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以直腸癌為例,每日核磁影像可位移達2公分,使用磁振刀治療就可精確治療,照射的範圍無須加大到2公分,有助降低副作用,提高治療成功率。

一位50多歲、從事運輸業的男性,健檢意外發現肛門口有3公分的惡性腫瘤,大腸鏡及腹部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已有部分阻塞,且侵犯到骨盆腔淋巴結,確診為IIIB期的直腸腺癌。三總放射物理科主任羅承翔表示,這名男子若直接接受手術,肛門將不保,日後難以再開長途車,也會導致社交退縮,因此必須先將腫瘤縮小。

三總團隊以磁振刀為男子治療,5天的療程中,男子每次平躺30~40分鐘,透過非侵入性方式將腫瘤縮小。療程結束後,外科醫師再以達文西手術清除殘留的癌細胞,男子近期已順利出院,很快就能恢復上班。

黃文彥表示,由於患者每天的狀態都不同,腫瘤的位置會因氣體而位移,必須每天調整治療計畫,包含腦瘤、頭頸癌、肺癌、乳癌、肝癌、胰臟癌、攝護腺癌及腎臟癌等,只要是標準治療中,需放射治療的癌症都可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