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技術源起國 德已終止試驗

德國是現今磁浮列車系統技術的始祖,但因資金問題,始終無法達成商轉目標,並於2011年停止試驗。〈photo by 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王承中綜合報導】德國是現今磁浮列車系統技術的始祖,但因資金問題,始終無法達成磁浮列車的商轉,而對磁浮列車的試驗也於2011年停止。時至今日,僅剩日本及新興的中國仍不斷對磁浮列車系統進行試驗。

身為技術源起國,德國於1980年開始在西北部的埃姆斯蘭縣,打造第一條8字型,全長31.5公里的實驗軌道,在這條軌道上,德國的磁浮列車達到時速505公里的最高速度,載客時速420公里,平均時速度300公里。總計至2011年試驗結束為止,這條實驗軌道的參觀人次達80萬,並且有26.3萬人乘坐過。

除了在埃姆斯蘭縣的實驗軌道外,德國也曾於1989年在柏林鋪設磁浮列車系統M-Bahn,全長1.6公里,列車使用無人駕駛系統,於1989年8月開始進行載客的試營運,1991年7月正式商轉,但由於柏林圍牆倒塌及系統可靠性的問題,該線在運行兩月就後改回傳統的輪軌系統。

2006年9月22日,埃姆斯蘭的試驗軌道發生磁浮列車系統有史以來最慘重的事故,德國警方表示,一輛載有30多名體驗乘客的磁浮列車,因人為疏失,以時速200公里的速度,直接撞上位於軌道上的維修車輛,造成23人死亡11人重傷的慘劇。

儘管發生這麼嚴重的事故,德國當時也沒有打算停止磁浮列車的發展,最終導致停止發展的關鍵還是資金問題。2007年,德國巴伐利亞州宣布將建立高速磁浮列車系統,意在連接慕尼黑及慕尼黑國際機場,但隔年,德國交通部即宣布,由於建設成本上升,該項目已被取消。至今德國再也沒有提出新磁浮列車系統的興建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