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距離APP「一天接觸26小時」他看傻!答案揭曉:程式沒壞

一名網友23日在臉書發文稱,自己收到台灣社交距離APP通知,5月15日接觸確診者時間長達「26小時32分鐘」,讓他直呼「一天也才24小時,怎麼接觸26小時的?」掀起網友眾多猜測。事後發文網友表示,由於自己已確診,可能是因為自己隨身攜帶2支手機,其中1支並未通報,才出現這麼長的接觸時間。

有網友在臉書「爆廢公社」發文提到,自己擁有2支手機,也都有安裝「台灣社交距離」APP,結果其中一支手機通知5月15日接觸確診者時間長達26個小時32分鐘,讓他直呼「一天也才24小時,怎麼接觸26小時的?」

文章掀起網友們熱烈討論,紛紛猜測「可能一次接觸好幾位吧?疊加」、「這是住在病毒室與病毒共存嗎?」、「同時接觸到兩位以上的確診者」、「老天爺多給你兩個小時又32分鐘」、「病毒加班工時以1.33倍計算」。

20220524-5月15日接觸確診者時間長達「26小時32分鐘」,讓他直呼「一天也才24小時,怎麼接觸26小時的?」(取自爆廢公社)
20220524-5月15日接觸確診者時間長達「26小時32分鐘」,讓他直呼「一天也才24小時,怎麼接觸26小時的?」(取自爆廢公社)

5月15日接觸確診者時間長達「26小時32分鐘」,讓他直呼「一天也才24小時,怎麼接觸26小時的?」(取自爆廢公社)

事後發文網友則解答,由於他有2支手機、都有安裝台灣社交距離APP,自己確診後僅以第一支手機通報確診,才導致截圖中的第二支手機和自己進行「長時間接觸」。

也有網友解釋,台灣社交距離APP是利用藍牙偵測附近「同樣」有裝APP的人,並記錄接觸位置和時間,直到確診者在APP上傳確診資料才會開始比對接觸資訊,而接觸個案在確診前期有潛伏期,系統沒有這部分的資料,等到該個案過一段時間檢驗發現確診,再把資料上傳到系統,往前比對足跡才會知道有誰和個案接觸過,因此造成時間落差,「所以當下會顯示無接觸,過幾天有資料才會有結果,這是用資料比對,不是自動篩檢器,沒上傳資料、沒安裝APP當然就比對不出接觸資訊,資料庫可不會觀落陰。」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疫情救得了蔣萬安嗎?藍營揭蔡政府提前拆彈盤算 陳時中恐成最大輸家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北歐兩位女力領導人,聯手改變歐洲地緣政治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