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培訓野地龍崎士 追蹤穿山甲

盼成立在地社區保育巡守隊 保護龍崎地質公園生態

台南社大野地龍崎士班學員觀察穿山甲覓食洞。(台南社大提供)
台南社大野地龍崎士班學員觀察穿山甲覓食洞。(台南社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穿山甲是台灣淺山地區的珍稀保育類野生動物。龍崎惡地地質公園的社區道路,經常可見其蹤跡。台南社大開辦野地龍崎士班,希望促成在地社區成立保育巡守隊,持續調查、資料發表,讓更多人了解、保護龍崎地質公園的豐富生態。

台南社大野地龍崎士班的課程設計,以台南社大長期累積的龍崎生態調查為基礎,鎖定龍崎永續發展協會解說志工及關注龍崎的社大學員為培力對象,指導老師為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所穿山甲研究員孫敬閔博士。

孫敬閔指出,全世界有八種穿山甲,台灣的中華穿山甲分布於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的丘陵、原始林、次生林及稻農墾地。但因穿山甲屬夜行性動物,不會發出叫聲且足跡爪痕難尋,讓調查工作變得相當困難;通常需要仰賴在地居民發現、通報,才能進一步追蹤。

孫敬閔曾在馬頭山參與過幾次受傷穿山甲救援行動。龍崎環境與馬頭山相似,因此也常發現受傷的穿山甲。野狗在淺山地區攻擊穿山甲的比例逐年攀升,孫敬閔盼能協助當地社區成立保育巡守隊,共同保護龍崎惡地地質公園的野生動物。

台南社大野地龍崎士班學員在孫敬閔帶領下,認識穿山甲、無線電追蹤器、蟻巢發掘、自動相機輔助調查等工作項目。藉由實地勘察,了解穿山甲的習性,熟悉調查人員的工作內容。獲悉穿山甲以食用樹上的舉尾蟻及土堆下的白蟻維生,學員都感到詫異。

龍崎永續發展協會解說志工楊小姐表示,近年時常在一八二線看見並協助穿山甲橫越馬路。在地居民也看過梅花鹿現蹤,希望充實專業知識協助宣導,有效降低動物路殺的意外發生。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召集人黃煥彰認為,龍崎惡地具脆弱、多變不可控的特性,應避免不當開發及地景破壞行為,並運用在地生態資產促進社區經濟發展,讓更多居民可以投入生態導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