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恐危害兒少心理健康 美國醫務總監籲加註警語

仿效香菸外盒貼上警告圖文,美國醫務總監6月17日呼籲國會,應立法要求在社群媒體應用程式上貼上警示標籤,因為美國醫學會在2019年的研究結果指出,一旦青少年每日使用社群媒體3個小時,面臨焦慮和憂鬱症的風險就會增加1倍。

家長認為,這樣做雖然不見得能阻止孩子使用社群媒體,但至少能給父母一個理由去說服孩子。

家長高德蔓認為,「如果有警告表示這有害,它甚至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個給朋友的藉口,如果孩子真的需要上床睡覺,晚上想登出卻覺得做不到時,他們可以說我父母要我登出,因為他們發現孩子使用社群媒體是有害的。」

目前美國青少年每日平均花4.8小時在使用社群媒體,有近半數的青少年表示,社群媒體讓他們身體感覺變糟。

民間組織同樣憂心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的影響,但他們認為立法不能代替教育,應該讓年輕人擁有分辨的能力。

史蒂文斯理工學院教授博克表示,「我認為的Z世代學生,至少在我接觸到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的群體中確實看到非常多的焦慮,以及更高比例的憂鬱,他們想知道原因,他們想知道可以做什麼來改善心理健康。」

學者認為,應該讓年輕人了解使用社群媒體的利弊。因為根據最新調查顯示,約有一半的美國成年人透過臉書、IG或X等社群媒體看新聞,得知社會上和國際間發生的事。

醫務總監也強調,警示標籤並不能使社群媒體因此變安全,但卻是所需的步驟之一。

精神科醫師馬爾文指出,「我認為醫務總監建議我們在社群媒體上發出警告是很好的第一步,我們需要透過社區 、文化以及政策制定或最終解方,因為這需要集體努力來實現改變。」

不同社群平台的新聞來源也有差異,像是臉書跟IG大多是從親朋好友得知,TikTok使用者多看網紅的消息,X則是以記者發文居多。不少國家已立法監管要求平台業者善盡管理責任,讓社群媒體上的消息更準確。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猶他州通過新法 未成年用社群媒體需父母同意
社群媒體瘋自拍 義國研究:越拍越自戀
中國人大女記者翻白眼爆紅 社群媒體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