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美要「對話」不要「對抗」

美國總統拜登完成上任後首度出訪,到歐洲參加「七國集團」(G7)峰會、北約(NATO)峰會及美俄日內瓦峰會,中國是每一場峰會的重要議題。從美日峰會到北約峰會,拜登已完成其團結盟國的外交布局,並與「敵國」俄羅斯總統普丁交手,建構一個全新的全球戰略路徑,準備與中國競爭。

美版一帶一路亂無頭緒

拜登將中、美「激烈對抗」定義為「21世紀民主與專制之爭」,相較俄羅斯,美國似乎更擔心中國作為貿易夥伴與科技競爭對手,對全球的吸引力及在國際政治中不斷上升的話語權,對「自由秩序」所構成的挑戰。拜登以「重建更美好的世界」倡議環保、致力反腐敗、資訊的自由傳播,以及在項目資金合約中,須避免使開發中國家落入債務陷阱,藉此說服G7中的盟國,共同因應中國「一帶一路」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其中包括歐洲。

相較於中國的「一帶一路」,美國的「更美好的世界」為拼湊而成的不同項目,缺乏全盤的全球發展規畫,在開發中國家看來,參與「美國版一帶一路」須滿足美國堅持的環保及人權標準,似乎缺乏足夠的吸引力。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亦以「亂無頭緒」形容華府對「一帶一路」的因應。

在G7峰會上,拜登試圖定調美國與盟國間如何認知中國的爭論,是將中國視為夥伴,還是競爭對手,亦或是全面安全威脅的敵人。然而,美國與歐洲間對中國所帶來的挑戰仍存在認知差異,德國、義大利等歐盟成員擔心此將危及自身與中國的貿易及投資關係,甚至可能把世界推向一分為二的「新冷戰」。歐盟仍致力於與中國維持關係,避免過度捲入美、中之爭。

對於G7的《共同聲明》,是否提及中國,歐洲成員與美、日意見分歧,德、法認為此在先前的外長會議中已表態過,無需於峰會聲明中再度提及,但拜登將此視為盟國團結與否的象徵,最後在日本居中協調下,達成載入警惕中國的相關內容,但此凸顯G7對中國問題的分歧,未來美、歐對應對中國能否團結存在變數。

此外,G7峰會前,拜登加碼「疫苗外交」,在英國康沃爾宣布向全球捐贈5億劑輝瑞BNT疫苗。新冠疫情激化美、中之爭,美國不能錯失「疫苗外交」先機,但拜登為確保美國人優先施打,延續前總統川普的管制疫苗出口政策,在5月底前僅向海外輸出不到800萬劑新冠疫苗,美國及其盟國在「疫苗外交」上遠落後於中國,為不讓中國專美於前,拜登5月中旬宣布,將在6月底前捐贈8000萬劑新冠疫苗,協助全球抗疫。

拜習會有望10月登場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疫苗將根據需求分配,不會牽扯政治,但美國積極展開「疫苗外交」顯然意在與中國互別苗頭,將疫苗轉化為戰略物資。「疫苗外交」落實在拜登團結盟國的行動中,G7峰會後的《共同聲明》承諾將捐贈10億劑疫苗,以阻止新冠病毒在全球擴散。拜登有意將G7打造成全球對抗中國的疫苗「兵工廠」。但英國外相拉布表示,不支持「疫苗外交」,法國總統馬克洪更直言,G7並非與中國敵對的俱樂部。

美國白宮官員認為,穩定的美國外交雖恢復,但無法保證在2025年1月之後仍是如此。德、法、義等歐洲主要國家關注美國方興未艾的政治內爭,留意川普對共和黨的控制似乎有增無減,並可能在2024年的總統大選中東山再起,歐洲擔心拜登為最後一位支持「大西洋主義」的白宮主人。

在G7及NATO峰會後,拜登赴日內瓦會見普丁,希望管控美、俄的敵對關係,以騰出手來應對中國的挑戰,惟「拉俄打中」應不是美國的現實選項,且歐盟亦難支持拜登打「俄國牌」。歐洲國家雖意識到依賴中國供應鏈的風險,感受到北京的觸角延伸到歐洲的後院,此為拜登重新團結歐洲創造機會,但美、歐對中國構成的戰略安全威脅存在認知分歧。

對歐洲而言,俄國仍是首要威脅,缺乏經貿籌碼的普丁若欲維繫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必在軍事上盡情發揮,歐、俄戰略矛盾一時難解,此局限美俄關係的結構性改善。

手握經濟槓桿的中國不必硬碰硬,拜登團結盟國雖初步收效,但北京無須畫地自限,仍應積極與美、日、歐交往。談總比不談好,中、美要「對話」不要「對抗」,白宮安全顧問蘇利文拋出「拜習會」可能藉10月在義大利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登場,將後新冠的全球拉回大國協商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