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主動與大陸協調十三五規畫

旺報【本報訊】 中國大陸開始啟動全國「十三五規畫」編制工作,十三五規畫不但是中國大陸落實2020年願景的重要藍圖,也是習近平上台後,習李體制第一次自主規畫長程政策方向,除了對中國大陸未來經濟發展有其重要意義之外,亦為觀測兩岸經濟合作契機的重要參考。 回顧中國大陸十二五規畫所提出的政策導向,可以明瞭中國大陸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已不再一味追求高度經濟成長,而是體認到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希望透過消費增長擴大內需,縮短城鄉差距。習李體制正式上路後,2013年推動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金融及投資自由化試點,以因應外資及洽簽自由貿易協定進一步開放的要求;2013年11月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進一步確立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並提出許多經濟轉型主張,包括:城鄉一體化改革、生態環保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經濟自由化改革等,並在今年3月率先提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畫,進一步落實中國大陸推動城鎮化的決心。 檢視十三五規畫前期研究課題,包括國際環境變化、經濟轉型升級、創新型國家建設、人力資源、經濟結構調整、擴大消費需求、工業結構升級、現代農業發展與糧食安全戰略、資訊經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發展、住房保障體系與房地產健全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環境治理、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人口發展、健康保障、完善扶貧脫貧機制、國有企業改革、公共服務重點和財政保障機制、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對外開放戰略及開放新格局、企業走出去發展戰略等25項。 上述全方位的初期規畫,可以簡單歸納出習李體制下的經濟建設脈絡,未來中國大陸對內的經濟轉型工作將持續進行,對外則需面對自由化的開放要求。唯有內需與外貿同步成長,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才可能在2020年更上一層,並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一方面藉由城鄉一體化縮小貧富差距,另一方面以洽簽區域貿易協定方式,拓展自身的國際經貿空間及影響力。 台商一直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獲致豐碩的成果。而2008年兩岸進入和平發展期後,經濟關係日益緊密,雙方產業卻因大陸經濟崛起,逐漸由合作走向競爭,為長遠關係計,兩岸應建立產業政策協調機制,大陸十三五規畫應是適當切入點。 從十三五規畫中的擴大消費、工業升級、現代農業發展、資訊經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發展、綠色低碳發展等方向,可以預見將進一步推升內需產業、節能產業和乾淨能源產業、金融產業、文化產業、服務產業、教育產業及醫療產業之發展。此外,在東部沿海地區人均GDP陸續突破1萬美元之際,東部沿海地區對於高品質工業產品及服務業的需求將倍增,亦為台灣製造業及服務業進軍的好時機,應當把握商機積極進駐。 台灣可以掌握並運用十三五規畫的契機,壯大自己。在規畫初期階段,台灣可運用現有的兩岸經合會、兩岸產業合作小組、搭橋專案等平台,以台灣產業升級、轉型與發展為前提,在十三五規畫中尋求兩岸經濟合作有利於台灣經濟的具體策略,將台灣所需融入其中,營造兩岸經濟合作更有利的局面。 舉例而言,在製造業部分,兩岸可在十三五規畫中針對兩岸分工合作的產業供應鏈提出探討,並具體提出兩岸共同制定產業標準與共創品牌的具體建議,另針對兩岸均在推動的新興產業及節能產業,具體洽談合作事宜。其次,有鑑於城鎮化過程中龐大的服務業商機,兩岸可以考慮強化兩岸產業合作機制,將服務業納入兩岸產業合作工作小組的範疇,具體推動城鎮銀行、低溫物流、文化教育產業及醫療產業等合作,嘗試服務業試點的可能性。再者,亦可考慮兩岸城市合作做為擴大產業合作試點的另一種途徑,進行城市對城市之間的跨業別合作。 期盼兩岸經合會、產業合作小組、搭橋專案及其他兩岸合作平台趕快動起來,積極掌握十三五規畫先機,加強布局拓展中國大陸市場,為台灣產業合作及經濟發展帶來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