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以「疫苗特區」實現漸進治理

政府採購疫苗不順利,與台灣艱困的國際處境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兩點:一是以政治偏見對待大陸疫苗,即使已獲得西方國家及世界衛生組織認證,卻依然排斥。二是國際疫苗爭奪戰本就激烈,台灣不屬於疫情重災區,也不是落後國家,進不了優先分配名單卻又拒絕大陸善意,只得「自作自受」。

陸善意難踰越人為障礙

政府對疫苗問題之前可以唬弄過去,但這一波疫情來勢凶猛,終於讓缺少群體免疫力保障的致命問題徹底暴露。連醫護、軍警消、航空及運輸業等廣義防疫工作人員,他們與病毒距離最近、風險最高,卻得不到疫苗保護,遑論普通民眾以及老年、患有慢性病、體質較弱等易感群體。更嚴峻的是,死守了1年的台灣出現防疫破口後,如同打開潘朵拉魔盒,在政府不願也無力普篩的現實下,即便疫情暫時受控,也很難斬斷所有傳播鏈、查出全部隱形病患,疫情反彈恐難避免,付出的經濟、社會成本更難以估量。

全民施打疫苗的必要性,在這個背景下就更加突出。然而,政府在政治考量、乃至可能存在的派系私利驅使下,無視疫苗短缺的現實,種種言行傳遞出「我要不到,也不讓你要到」的鴨霸思維,哪像是一個民主國家政府的表現?中央政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採購、洽商疫苗的標準口徑一變再變,處處操弄雙重標準,完全像是在為黨派政治利益服務,不料一些自以為是、弄巧成拙的「大內宣」很快被網友揭穿後,竟還理直氣壯、不知悔改,實在是丟人又可恥。

現行法令早就賦予政府在重大疫情下「先上車、後補票」的緊急權力,但政府卻把這個權限用來操弄政治,令人遺憾。以大陸國藥疫苗為例,該疫苗在大陸境內和海外多個國家廣泛施打的事實不需再贅述,先後獲得歐盟成員國認可,並正式納入世衛COVAX清單,而且國藥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報告已在《美國醫學會期刊》刊登,保護率超過7成、抗體轉陽率達99%以上。更關鍵的是,相較BNT、莫德納,國藥疫苗最易於保存,可以快速高效展開施打。既然如此,為什麼政府還裝作看不見,繼續鬼扯呢?

大陸國台辦多次表示,大陸願意援助台灣疫苗,但需要去除「島內人為障礙」。所謂「人為障礙」,指的就是民進黨政府透過公權力的杯葛。北京的立場宣示雖然很堅定,執行上卻很困難。先前多次傳出地方縣市首長、民間團體人士有意或有管道獲得大陸國藥疫苗的消息,但台灣畢竟是法治社會,沒有人可以違抗法令,這就讓大陸的善意遇到難以踰越的「人為障礙」。對北京而言,免費為大陸境內的台灣居民施打陸製疫苗,是貫徹「平等待遇」的必然之舉,但若能為2300萬台澎金馬民眾提供免疫保護,更能突出「兩岸一家親」,展現大陸真正關愛台灣人民的善意。

兩岸一日疫苗圈救百姓

對於如何直接為台灣民眾提供新冠疫苗的問題,陸方未提出具體政策,卻有不少台灣民眾替大陸想出辦法,有人建議大陸開醫療船到「公海」為台灣民眾打疫苗,或飛到大陸機場不入境、打完疫苗就回台的「快閃」方案。這些創意和設想或許天馬行空、難以操作,但這種民意氛圍已說明民進黨失去民心,台灣民眾對大陸產生正面的期待心理。

大陸資深涉台專家劉國深日前撰文,提出「漸進治理模式」的概念,放在當前大環境下,十分值得思考。事實上,大陸前十大外貿企業中,台資企業占據半壁江山,而且台灣前十大企業絕大部分都在對岸有布局,單從經濟角度看,台灣經濟早就處於北京與台灣的「雙重治理」之下。

同理,若大陸能夠直接為生活在台澎金馬的台灣民眾提供便捷、安全、高品質的公共服務與資源,這難道不就是一種更加成功有效的「漸進治理」情境嗎?

大陸若能做出安排,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兩岸航程較短的機場開闢「疫苗特區」,讓台灣民眾可以在一天之內往返兩岸施打疫苗,並配發加註疫苗施打訊息的「國際健康碼」,或者從福州、廈門等地的兩岸碼頭設立「疫苗專區」服務金馬離島民眾,這樣的政策對台灣民眾來說,會比什麼惠台31條、55條、100條、500條還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