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因應郵輪急難救援 刻不容緩

近年郵輪旅行蔚為風潮,八月二十七日傳出麗星郵輪寶瓶星號離開基隆港後,原要搭載千名遊客前往日本石垣島,未料途中有名七十歲乘客心臟不適,結果郵輪原船返回基隆港,近千名旅客被迫延後行程,其中有部分遊客認為該名旅客應用直升機送醫,麗星郵輪的安排,將影響其他旅客權益,也串連要求麗星提出賠償,而麗星認為選擇返回是依據資深船醫及船長的專業判斷決定。 旅行本是輕鬆開心的事,但面對救難專業及救護資源調度不即時,影響的卻是所有旅客,對安排假期以及付出金錢的遊客來說,不僅打亂行程,更讓心情大受影響;再者二○一四年韓國「世越號」及二○一五年發生翻覆的大陸客輪「東方之星」兩艘船舶,也因救難人員的經驗和指揮調度不夠,導致數百位乘客罹難。 政府宣布二○一七年是台灣郵輪年,全年來台郵輪旅客數更可望突破百萬人次,但背後凸顯的問題卻是救助人員知識與設備的嚴重不足。長久解決方法,建議應立即在國內海事大學或高職成立急難救助與教學醫學院,內含專業各類(海上、內河…等類型)的急難救助科系,讓專業引導救援,否則我國海上救援都還不及於已開發國家的程度時,試想未來高雄與基隆還要成立郵輪母港,若動輒二至三千人郵輪一旦發生擱淺翻覆或失去動力,屆時勢將遠水救不了近火,實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