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恢復讓座美德 博愛座需求者免於恐懼

台北捷運曾發生一起中年婦女拿出一張粉紅色小卡疑似身障證明,隨後失控拉住坐在博愛座女子的頭髮,將她強行拖出博愛座,還一邊叫對方滾;也曾發生一名懷孕三個多月的年輕孕婦,在火車上坐博愛座,遭高中生情侶辱罵,經孕婦出示孕婦手冊及胎兒超音波照,還被譏諷造假,類此博愛座爭議,陸續浮上檯面,值得有關單位重視。 國內許多大眾運輸工具都有設置博愛座,用意主要是提供老弱婦孺及身體不方便的人使用。但曾幾何時,即使車廂擁擠,民眾仍任由博愛座空出,也不敢去坐,曾有「正義魔人」看不慣「外表看起來沒病」或年紀「看起來」不大的人坐在博愛座上,即出言指責,或逕自錄影上傳網路,讓網友「公審」,網路更出現廢除博愛座的聲音;但持反對看法者,認為身心障礙者有坐博愛座的需要,設置博愛座彰顯社會公平正義及照顧弱勢的美意,貿然取消後,身心障礙者恐更坐不到座位。此一議題除凸顯過去讓座的美德已逐漸消失,甚至還出現以偏頗、懷疑的不當心態,去看待坐在博愛座的人,實不可取。 過去某團體曾推出「好孕胸章」給孕婦佩戴,讓當事人在大眾運輸工具上方便「識別」,離譜的是曾有孕婦因未佩戴孕婦胸章,遭中年男子告以「妳只是比較胖」、「沒佩戴孕婦胸章」應讓坐,讓該名孕婦心裡極度不舒服。值得重視的,部分拒絕讓座的民眾,可能有一些不方便公開的疾病,例如女生經痛、腳受傷、剛開完刀無法久站,或有其他重大疾病,這些人坐在博愛座上,難道需向全車廂的人解釋為何坐博愛座?這些有「隱疾」的民眾坐博愛座,若還需讓坐給其他人,顯然並不合理。 要解決類似爭議,一、政府相關單位應加強宣導,告知外界哪些民眾符合坐博愛座的資格;二、為潛移默化,建議各級學校利用適當時機教育學生,養成讓坐好習慣;三、不少「低頭族」搭車時,對需讓坐者「視若無睹」,建議人潮擁擠時,列車廣播提醒民眾讓坐給需要的人;四、效法先進國家,將博愛座中文正名為「優先座」,讓身體不適的人也可使用,而非僅侷限老弱婦孺或身心障礙者;五、讓座與否,應善意雙向溝通,政府或企業不妨拍攝公益廣告,藉以端正社會風氣。 其實民眾不論是否坐在博愛座,看到老弱婦孺或身心障礙者,立即讓坐是一項良好美德的展現;至於坐在博愛座的民眾,若自己身體並無病痛,更應「優先讓坐」,對他人的不方便,多一些同理心,如此「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才算是名實相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