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收起戰狼外交 說好中國故事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表示,中國要在國際社會廣交朋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對外宣傳應展現「謙遜謙和」基調。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認為,北京可能意識到「戰狼外交」適得其反,在國際宣傳上陷入不利處境。

「戰狼外交」重創國際形象

新冠疫情下,大陸在很短時間內控制住境內疫情,應足以在國際間宣傳中國體制的優越性,打造引領全球防疫的形象,但2年多來,因不時在國際社會展露針鋒相對的「戰狼外交」,在中、美對抗新情勢下,不僅未能有效爭取印太周邊國家及歐盟的認同,亦無助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理解。

「戰狼外交」或可收短期之效,但從長遠來看,將埋下不信任的種子,反損及中國的自身利益。北京「疫苗外交」對中國的體制有效性及控制病毒擴散的表現獲得肯定,「戰狼外交」卻模糊了「疫苗外交」的人道色彩,錯失與他國深化信任,並建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機會。北京的目標或許是爭取外國民眾對中國的理解與支持,但針鋒相對的強烈表達方式往往弄巧成拙,使溝通結果事與願違。

「戰狼」一詞源於2015年和2017年的兩部愛國主義商業電影,其中2017年上映的《戰狼2》更創下16億人民幣的票房佳績,其賣座反映在尖銳化的美、中對抗下,大陸社會寧左勿右的愛國集體氛圍,電影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更成為經典台詞。2019年,「戰狼外交」伴隨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反中」政策,成為國際間指稱北京外交強硬作風的語彙。此與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強調的「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有所出入。

中國2010年超越日本,躋身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後,「中國威脅論」、「中國掠奪論」即成為中國揮之不去的政治標籤,使北京試圖藉強化國際傳播力,以扭轉中國的負面形象,但外交上亦漸趨展現硬派作風的「鬥爭精神」,或許對內使中國人一吐百年來被列強欺壓的歷史怨氣,但難以促動國外受眾傾聽「中國故事」。「戰狼外交」弄混了國際宣傳的對象應是外國人,而非本國的民眾,無助於中國的外交論述形塑有利於已的國際輿論環境。

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針對歐美及亞洲共14個先進國家進行民調結果顯示,新冠疫情與「戰狼外交」等因素使中國的國際形象嚴重受損,此14國對中國的負評升至10多年來的新高。北京認識到趨向負面的中國形象使其面臨1989年以來最嚴峻的國際形勢,此不利於中、美的競爭與對抗中,擴大「國際輿論朋友圈」。

「雲南野象」展現謙和基調

「戰狼外交」為北京帶來麻煩,惡化了中國的大國與周邊外交環境,許多國家對中國的負面認知達到歷史新高,無疑為美國總統拜登團結及擴大盟邦創造條件,不利於中國的戰略空間及未來發展,與廣交朋友之外交目的相左。在英國康沃爾郡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中國因素遍及所有議題的討論,如何抗衡中國的影響力成為G7的重頭戲,此即為「戰狼外交」帶來的反效果之一。

外交不應遭民粹及民族主義制約,否則將失去在國際政治中理性對話的空間,使爭端難以轉圜。「戰狼」式作風不是中國崛起後面對世界說話的方法,無法有效在國際社會中建構話語權。承載著戰爭歷史負債及在80年代飽受「日本威脅論」之苦的東京,在文化外交上的經驗足堪北京借鑑。日本「酷文化」不僅在國家形象工程的塑造極為成功,贏得世界好感,更為經濟創造「酷產業」,面子、裡子兼得。

習近平所言之「說好中國故事」並不難,觸動人心的好故事,就能使世人理解中國人的親和力與價值觀。最近15頭亞洲象從雲南西雙版納北上遷徙,展現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故事,透過鏡頭感動全球許多人,因此項敘事傳遞出中國人的愛、樂觀與互助,契合普世價值。改變硬派作用,收起「戰狼外交」才能說好中國故事,西雙版納的「斷鼻家族」野象給中國「大外宣」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