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正面看待大陸加入CPTPP

大陸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看起來事出突然,但從過去1年多來,北京最高層、外交和商務部門多次放話試探水溫研判,應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策,並在一定程度獲得亞太主要國家的理解,台灣第一時間的反應卻顯得驚訝、排斥乃至鄙夷,實自曝其短。

不宜以抗中視角看待

從感情面而言,台灣的排斥與鄙夷或屬情理之中,CPTPP是台灣期盼已久的國際空間「突破口」,民進黨重返執政後一再宣示加入,沒想到北京一個動作,立刻暴露蔡政府「只說不做」的原形。不過CPTPP標準門檻很高,大部分成員國是美國盟友,一般不太相信大陸有機會加入,因而紛紛奚落北京,真的是這樣嗎?

CPTPP前身TPP的確是美國「經濟制中」的戰略規畫,但川普政府已退出,而且並非出於一時衝動,而是背後保護主義、本土財團和民粹思潮鼓動的結果,內部因素局限下,拜登政府對加入CPTPP亦舉棋不定。自美國退出後,CPTPP地緣政治色彩已明顯消退,台灣如果仍然以「抗中」政治視角看待CPTPP,並以此解讀大陸申請加入的動機和結果,可能誤判情勢。

相較於門檻較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大陸之所以正式申請加入更高水準的CPTPP,主要是向各國展現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透過深化改革提升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治化、透明化的意願。北京高層常強調要用開放「倒逼」改革,並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這也是大陸自1980年代以來創造經濟奇蹟的關鍵。

大陸在2001年加入WTO後,2004年訂立《物權法》寫入私有財產不容侵犯,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習近平執政後,穩健開放人民幣自由交易、在多地建立「自貿試驗區」,除了實行事後審批的「負面清單」外,還嘗試在保證安全的情形下打通國際網路資訊連結,近期澳門特首透露,澳門與珠海合作的橫琴示範區可使用臉書。

大陸若要以CPTPP的標準提升國際競爭力、吸納全球資本和技術落地,就必須讓「政府這隻手」的行為更符合國際規範、更受到法治約束、勞工權益保障更完備、企業跨境數據傳輸更開放等等。一旦實現,對與大陸經濟往來密切、經貿依賴度不斷提高的台灣而言,無疑是利多。過去台商在大陸雖然獲得不少「惠台紅利」,但長期面對不穩定、欠透明的市場與治理環境,始終是一個需要謹慎考量的風險。大陸在加入CPTPP的過程中,將「倒逼」出更公平、更友善的營商環境,台商發展的機會將更廣闊而穩定。

經濟競爭對台灣有利

另一個重要面向,是大陸加入CPTPP的背後,代表北京不放棄營造穩定的外部環境,並堅持自由貿易,期與美國進行長期的國家治理能力之爭。陸方提出加入CPTPP的申請,正是美、英與澳洲建立「準北約」的印太安全夥伴關係,並扶持澳洲成為軍事大國之際,美國此舉標誌著美國提升「軍事制中」的優先性,並試圖在中國周邊國家彰顯示範效應,拜登口中「無意美中衝突」的誠意已大為打折。

美國拉英、澳結盟「軍事制中」,大陸申請加入CPTPP,在美中大動作下,世界主要國家將產生「經濟靠大陸、安全靠美國」的兩面下注策略,這是北京叩關CPTPP的意圖所在,即便申請歷時冗長、結果難料,但可以對外宣示中國不和西方脫鉤、不閉關鎖國、不會動搖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基本路線。

大陸這一招將占據道德制高點,中美之爭若真的變異為軍備競賽,無論最後哪一方勝出,台海一定是兩塊齒輪摩擦最激烈的地方,台灣只會被犧牲,絕不會得益。反觀若以經濟競爭為主軸,台灣反而可以找到生存發展之道,甚至發揮優勢,扮演正面角色。

自2018年開始朝野都對在中美之間如何「選邊」焦慮不安,隨著大陸申請加入CPTPP在國際社會激起漣漪,台灣應有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