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上海公報50年,台美中變動中應求均衡
正當全球正在高度關注俄烏戰爭之際,台灣絕大多數人卻忽略了五十年前的一件事: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走訪中國大陸的美國總統尼克森,與當時的中共政權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了上海公報〉。上海公報〉是美國與中共政權簽署的第一份公報,不但為日後美國與中共政權建交往前推進了一大步,更可視為美國「一中政策」的濫觴。質言之,此一文件無疑地的改變了台美中(中共政權)戰略三角的格局。
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之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和美國、中共政權就構成了戰略三角關係。一九五二年韓戰爆發,美歐自由社會開始防止共產主義擴散,當時美國也以武力支持台灣避免陷入中共政權之手。但隨著中共與蘇聯關係決裂,美國的戰略思維也逐漸轉向「聯中制蘇」,美國國務卿季辛吉遂於一九七一年七月密訪中國大陸,為尼克森訪問大陸預先鋪路;一九七二月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尼克森先在北京會晤毛澤東,之後就與周恩來簽署了上海公報〉,美國處理兩岸關係的政策從此出現劇烈轉變。
根據美國在台協會(AIT)官網上公布的上海公報〉中文版,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從英文版來看,聲明中「美國認識到」是以「United States acknowledges」表述。之後在雙方的建交公報〉中,美方再度依據上海公報〉,強調美國認識到(United States acknowledges)「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部分」。這兩個公報,就是美國奉行至今的「一中政策」的重要支柱。
五十年倏忽已過,世界格局已迥異於以往。一九七八年中共政權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當時剛結束文革不久的大陸,經濟上仍是一窮二白,但之後經濟成長扶搖直上,二0一0年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去年年底,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甚至預估,二0三0年大陸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在經濟推升的同時,大陸的政治、軍事力量與日俱增,儼然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強權之一。
中共政權崛起的聲勢讓美國心生警惕,尼克森時期的「全面交往」,到小布希時期已轉變為「既圍堵又交往」。小布希曾提出美國與中共政權的關係是「戰略競爭對手」,但畢竟美國在反恐等議題仍須與中共政權合作,因此又轉變為「建設性合作關係」;幾經擺盪,川普政府於二0一七年年底再將中共政權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甚至,「反中」幾乎已成全美共識,拜登政府亦將美中關係定位為「戰略性競爭關係」,並且結合盟友對中共政權形成「圍堵」之勢。
儘管美中關係持續變動,但必須注意的是,美中兩強權對兩岸關係的定位卻依舊穩守原則:美國的「一中政策」仍然以包括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在內的「一法三公報」為支柱;中共政權仍然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基調。無論美中關係如何,這都是美中過招時幾乎都會提出的宣示。
台灣在這五十年當中當然也有變,尤其藍綠兩陣營對「一中」的觀點南轅北轍。無論台美中戰略三角關係怎麼變,對台灣而言,最重要的應該是求取均衡,而這個均衡點絕對是維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