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兩岸雙方需要來一場「經貿高峰會」

工商時報【本報訊】 自上半年發生反服貿學運後,兩岸官方的經貿合作協商事項,一直陷在瓶頸裡,難有進展。鑒於當前國際競爭壓力步步進逼,兩岸經貿合作毫無拖延餘地,我們認為,兩岸應在近期內舉行一場「經貿高峰會」,由雙方政府裡具有決策實權的相關首長,去作面對面溝通,俾針對兩岸經貿談判僵局,尋求具體「解套」方案。即使最近發生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涉嫌洩密疑案,但兩岸經貿交流不能因此停滯,此時雙方來一場「高峰會」,更見必要性。 就在本月稍早,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剛於北京舉行了第六次例會,這是反服貿學運後,兩岸經貿合作事項之首度正式、實質商談,但此會顯然受到反服貿餘波影響,加上雙方主談者層級,皆未到決策首長級,因而會議成果平平,未能突破兩岸經貿談判僵局。 譬如,此次會議主要敲定,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工作,將在8月底前重啟協商。其實,這項決議的實質意義不大,因為近幾個月以來,兩岸官方從未正式宣布,中止貨貿協議之談判,表示相關的協商會議,理論上隨時可以登場,且相關會議本來就要開很多次,不是單次會議說了算。所以,兩岸經合會這次所作的上述相關決議,只是決定了一個簡單的程序,並無涉兩岸經貿合作大局。 其次,此次兩岸經合會,對於我方高度期盼的「金融先行」,並未討論。所謂金融先行,是指當前兩岸服貿協議卡關情況下,我方希望兩岸金融服務類項,能自服貿協議切割出來,先行實施。其中,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機構)機制,頗有助於台灣的人民幣存款回流大陸投資,只要大陸政府主動宣布對台開放,即可實行,是當前我方希望陸方「馬上辦」的項目。可是,這次的兩岸經合會,並未就此進行討論,相關事項因而繼續給人留下「懸念」。儘管如此,也別怪兩岸經合會開會不力,只因反服貿學運給兩岸帶來了濃重的「心結」,致使雙方經貿合作氛圍太差,不是經合會的層級所能處理。 由此看來,當前兩岸確實需要來一場「經貿高峰會」,由雙方首長面對面,以針對當前兩岸經貿合作的重大障礙,尋求有效的突破辦法。像上述的「金融先行」,即可在此「高峰會」上拍板定案。還有,兩岸貨貿協議能否在我方立法院通過「服貿協議」之前,就完成談判並正式簽署,也只有該高峰會能作出決定。更重要的是,台灣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之事,大陸方面是否能在相關國際組織會議上表態支持,迄今仍無定論;這問題也值得提上「兩岸經貿高峰會」,去進行討論。 至於該高峰會由誰來主談的問題,我們認為,首選是我方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和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張志軍於今年6月末首次訪問台灣,並與王郁琦會談,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在這個基礎上,今年下半年,理當是王郁琦去大陸,回訪張志軍,以再度舉行「王張會」,屆時兩人應該開門見山,直接針對兩岸經貿談判僵局問題,去尋求解套方法,而不必拐彎抹角,因為相關問題確實太緊迫了。 王張的再度會談,如能有「敲定貨貿協議簽署目標時程」等重大結論,則該會談之貢獻,將普受各方稱揚。當然,我方也應在會談中作出相對承諾,主要是表明,何時能促成服貿協議生效;這樣才能取信於陸方,否則雙方不容易談。 若「王張會」下半年無法舉行,則可以用「經貿首長會談」來替代。剛好APEC(亞太經合組織)要在11月舉行北京高峰會,屆時兩岸相關首長也可以趁此舉行雙方經貿高峰會,以針對上述的兩岸經貿障礙問題,去致力尋求解決方案。譬如,由我方經濟部長和陸方商務部長,分別作為雙方主談代表,亦是妥適安排。 最近張顯耀遭到撤換,未料竟演成喧騰社會的政治事件,誠令人遺憾。但兩岸和平局面得來不易,相信多數國人都希望風波早日過去,兩岸經貿交流儘快回到正常軌道。尤其當前兩岸經貿合作事項所面對的僵局,需要雙方實權首長面對面,進行坦率溝通協商,才能有解。要不然,相關問題拖著,很快又會受到台灣選舉因素的干擾,更不易解決。換言之,兩岸經貿高峰會實頗值得一試,因其可望促成雙方政策協調更大空間,而使兩岸經貿合作事項,在諸多非經濟因素的羈絆下,仍能擁有實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