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公務員加薪,也當精簡組織、裁汰冗員

工商時報【主筆室】 賴清德就任行政院長之後,網民瘋傳兩件事:一則是他上任行政院長後,恐怕沒有颱風假了,果然是沒有颱風假,因為泰利颱風遇到「賴神」竟然大轉彎了;另一則是宣布公務員明年加薪3%,這是公務員6年來首次加薪,對整個悶經濟而言似乎帶來一些新氣象,可是網民酸問,財政專家林全當院長期間以政府財政狀況不佳,堅持公務員不調薪,怎麼賴清德一上任,財政狀況就像颱風大轉彎,突然變好了?到底是財政專家林全有理,還是颱風剋星賴清德正確? 簡單地說一位是專業正確,另一位是政治正確。事實上,公務員的薪資福利,相較民間機構應屬中上,甚至還有任職保障,只要沒犯大錯,大多可以工作到退休,沒有被裁員解聘的風險;不但起薪優於多數民營事業,更不受景氣及產業競爭衝擊,難怪每年的高普特考都是萬中取一的難考。 6年來公務員雖然名義上沒有調薪,但隨著年資晉級,每年按著新職級領取更高薪資,因而每年都有實質上的「隱形加薪」。若是晉級到該職等的盡頭,雖然無法再晉級加薪,只要年終考績乙等以上,可以較同樣考績者多拿到半個月(考績乙等)至一個月(考績甲等)的年終獎金,多出來的獎金,折算成每月多出來的收入,甚至比「爬樓梯」晉級加薪的額度還多,算是一種「變相加薪」。民間機構沒加薪就是薪資凍結,哪有甚麼年終考績乙等晉級一階,次年領取新職級薪資的「隱形加薪」;或是晉級到頂者加發半個月至一個月的薪水作為「變相加薪」。 再進一步分析,民國96年底公務員總數為336,842人,台灣地區總人口數為22,958,360人;民國105年底公務員總數為347,572人,總人口數為23,539,816 人。十年間公務員人數增加率為3.18%,總人口增加率為2.53%,公務員人數成長率高於總人口成長率。換言之,每一位公務人員所要服務的民眾相對減少。 此外,我們來比較這十年來的財政收支及政府債務狀況: 96年各級政府歲入歲出淨額收支相抵淨額,差短454億元;而截至96年止,各級政府舉借之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為4兆2,974 億元。相對地,105年各級政府歲入歲出淨額收支相抵淨額,差短548億元;截至105年止,各級政府舉借之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為6兆2,143億元。換言之,這10年來政府財務狀況持續惡化中。但這10年間每年的「隱形加薪」從未間斷,甚至還有實際的名目調薪。 因此,明年的公務員調薪,事實上是公務員年金改革後療傷止痛的安慰劑,雖不具合理性,但為了社會祥和,即使是政治正確蓋過財政專業,也是當前社會氛圍下必須接受的作法。然而,政府部門也要考慮社會觀感,正如同我們前面所說,十年間公務員人數成長率高於總人口成長率,每一位公務人員所服務的民眾相對減少,而且財政狀況正持續惡化中;政府部門若不以精簡組織及裁汰冗員做為配套措施,對為數更多的納稅民眾實在難以交代。 因此,在調薪3%的同時,公務員人數應以精簡3%人數為對應。事實上,這不難做到。一般估計,嬰兒潮世代的退休潮(屆齡65歲)在3∼5年內將蜂擁而至,未來每年屆齡退休的公務員相當可觀。因此,政府在調薪3%的同時,若以精簡員額3%為對應,扣除屆齡退休人員後,所需裁汰的冗員有限,並不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另外,各部會也應當精簡組織,不久前的中央組織再造,對某些部會而言,仍在內部磨合期,我們仍可給予一段時間再檢討精簡。但對某些震盪衝擊較少的部會,在這高科技世代,人工智慧機器人可取代許多工作,組織精簡的規劃,應是各級政府組織再造的下一個重點,也是賴揆未來施政可以著力的亮點。 最後,更需要一提的是,各部會的周邊單位,疊床架屋,長期以來被詬病為「肥貓收容所」,雖然當中有一些至今仍有其重要功能,但無可諱言的是,有些已失去當初設置的意義。舉例而言,此次行政院宣布公務員調薪3%,金管會在第一時間熱烈回應其16個周邊單位也將跟進,因而引起社會大眾注意,進而質疑諸如「汽車交通事故特別補償基金」、「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等,到底是甚麼機構?具有甚麼功能? 此外,民眾也根據金管會資料發現這16個周邊單位約3,000員工,加薪3%就需要近一億元,表示每年這些單位的年度薪資約33億元,平均每個單位每年薪資預算在2億元以上,實在「很肥」。原來台灣的低薪現象對許多部會的周邊單位而言並不存在,各部會還積極為周邊單位熱烈回應加薪,是不是有點「何不食肉糜」的「中二」現象? 綜言之,為公務員調薪,在當前悶經濟環境與公務員年改後的社會氛圍下,有其必要性。但某些「何不食肉糜」的「中二」現象卻須避免,更宜以「精簡組織」、「裁汰冗員」等配套措施,來贏取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