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化「疫」為利全球景氣新挑戰

全球疫情再度出現警訊,各國振興開放措施紛紛叫停的同時,台灣正熱的政治議題似已讓全民防疫意識逐漸淡化,相對全球經濟景氣尚未全面復甦之前,疫情有可能在秋冬期間捲土重來,國人若不再上緊發條,極有出現鬆懈的可能。

日前上海連續三天出現本土病例,官方緊急於浦東機場連夜進行核酸檢測,直至凌晨檢測超過一·六萬人,由於臨時大批人員被要求配合檢測,導致現場秩序混亂。網路上傳的影片中,可見現場人潮相互推擠、差點發生踩踏事件。雖然此為上海一角,但二十至二十二日已累計新增七例,且均為上海浦東機場西區貨運站的確診相關病例。

浦東機場現象值得警惕,這也是全球疫情必須注意到的新一波艱鉅挑戰。近來美國、日本、南韓、香港再度傳出疫情惡化,美國十九日單日的新確診人數即飆高近十九萬例,染疫住院者首度達到八萬人,單日病故人數也逾一千人,創下五月以來的新高,日本、南韓也不遑多讓,狀況頗令人堪憂。

美國為因應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實施大規模的支出計畫即將於今年底屆期,上千萬名民眾可能將於年底面臨財務危機,經濟復甦的期待正面臨考驗,尤其對於大批失業保險計畫所照顧的民眾,估計將有一千二百萬人恐面臨生計問題,另還包括凍結學貸還款、房貸寬限、禁止驅逐房客,以及聯準會對中小企業與地方政府提供的多項貸款機制,都將面臨年底大限,影響所及難以估計。

我國經貿產業界面向國際,對各國最新防疫與邊境政策高度關切,並憂心在國外或大陸的台幹或合作業主情況,認為或可參考「外交泡泡」防疫經驗,與日本、南韓、新加坡、越南、澳洲、紐西蘭、中國大陸及港澳等國家地區,進行隔離檢疫等細節談判,讓「商業泡泡」在十一月底前能趕緊上路,放寬入境限制,繼續後面的商務行程,否則將可能影響商業活動,不利於拚經濟。只是面對新一波的疫情來襲,能否化「疫」為利,值得政府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