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口頭正義不是正義,賴清德要真正踐履

賴總統就職演說特別以「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為子題,闡述他「要建立一個有愛和道德勇氣的台灣社會」,「年輕人可以看見希望,壯年人可以實現夢想,老年人可以擁有幸福,弱勢者可以得到照顧」,這些願景大多關乎「正義」的問題。然而,四月底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蔡政府施政八年民調,該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依據民調結果指出蔡英文留了三個燙手山芋給賴清德,賴清德不妨從正義的角度去思考其中的兩個。

賴清德雖然滿腦子台獨,但「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的內容卻出自中國儒家思想:《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向齊宣王解釋賢者「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說仁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禮記‧禮運大同篇》期許「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賴清德雖然用語與這些經典不同,但其理堪稱相通。不過,口頭的正義不是正義,賴清德更必須以政策踐履。

賴清德可以從正義的角度去思考游盈隆所說的兩個燙手山芋:司法改革、經濟成長。

司法改革是蔡英文就任總統第一年就急如風火推動的改革項目,但台灣民意基金會、TVBS針對蔡英文八年任期的民調,民眾滿意度最低或最不滿意的施政就是司法改革;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及犯罪防治系長期民調也顯示,近三年都僅約三成民眾認為法官能公平公正解決刑事案。蔡英文如此重視司改,何以落到如此結局?

質言之,詐騙橫行讓許多台灣人淪為嫌犯、受害者,甚至客死異鄉,蔡政府卻打詐無力;綠朝高官屢傳與黑道往來,綠能政策貪腐時有所聞;廢死議題綠營已存既定立場,毫無社會充分對話;阿扁保外目無法紀,蔡政府一再縱容;濫用社維法查水表,營造寒蟬效應;社會安全網到處破洞,校園暴力層出不窮…。不僅如此,基層檢察官組成的劍青檢改直言陪審制強迫人民當白老鼠;法官、檢察官、書記官都控訴司法過勞,未結案件數近十年幾乎倍增。如此的政治環境與司法品質,民眾怎能信任?又怎能伸張正義?

蔡政府行政院長陳建仁在他任內最後一次行政院會指出,「八年來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百分之三點一五,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今年春節期間蔡總統也表示台灣經濟東亞最佳,八年來成長率高於全球平均。倘若台灣經濟表現果真如此突出,又為何會淪落為人民最不滿意的施政?

賴總統應該看一看過去八年的情況:貧富、薪資差距越來越大,分配正義每況愈下;房價、房租高漲,居住正義越行越遠;教育資源差距拉大,社會流動愈不正義;醫療資源城鄉兩極,健康照護也存在不正義;勞保年金改革停滯不前,政府負債「蒸蒸日上」,青年低薪遲遲未解,世代正義只能讓年輕族群再等等。質言之,經濟表現如果只看經濟成長率、股市漲幅,卻沒有雨露均霑、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人民不但對經濟成長無感,甚至還會反感!

蔡英文八年總統任內還推動所謂「轉型正義」,但是在綠營政治惡鬥成性之下,黨產會、促轉會都淪為打壓政治異己的「利維坦」,更未能公平看待兩蔣對台灣的貢獻。如果賴總統繼續濫用所謂「轉型正義」,只會更加撕裂台灣社會,他想要達到他就職演說中提到的「團結力量大」,也只會是緣木求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