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應加入美國國防供應鏈

台灣是海島國家,面對中國封鎖式的武力威脅,除自身研發國防相關武器及工程之外,加入美國國防供應鏈乃有其必要。

五月一日,由矽谷重量級企業領袖和美國國會議員發起的「國會山莊與矽谷論壇」在華府舉行,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以預錄影片致詞,爭取台灣納入美國正在推動的「供應安全安排協議」,加入美國與盟友的國防工業合作。

美國二○一五年在國防部創設「國防創新單位」(Defense Innovation Unit),以便能用更快速、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將尖端科技應用於軍事領域。美國國防部今年初發表「國防工業戰略」(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Strategy)報告,強調盟友與夥伴合作的必要,對此報告,蕭美琴表示,台灣很感興趣。台美透過緊密合作或共同生產,可以增加國防產業供應鏈的韌性與效率。其實台美在供應鏈這部份算是緊密。去年五月,美國二十五家國防承包商曾組團訪台,除舉辦研討會,還就國軍後勤彈藥、無人機等議題交換意見,這也是自二○一九年以來,美國最大國防產業代表團訪問台灣。在這場訪問過程,美國有提到澳洲、印度、日本、韓國和台灣,以及英國、加拿大、歐盟、以色列和墨西哥等國家,皆被視為政治和經濟盟友的夥伴合作推動「朋友相挺/友岸外包」或可靠的製造網絡。

面對中國武力威脅,台灣除自身研發國防相關武器及工程之外,加入美國國防供應鏈亦有其必要。台灣是海島國家,倘若兩岸發生戰爭,中國以封鎖的方式盡可能地包圍台灣,在日本及菲律賓等國家的支援之下,台灣本身若能長期在美國國防供應鏈內維持一定的武器供應,這對於台灣戰爭的支撐力有絕對性的幫助。因為美國法律規定只有盟國才能加入美國的國防供應鏈,對於蕭美琴的提議,我們樂見其成,希望美國能考量亞太地區長期的軍事平衡,讓台灣以盟友身分加入供應鏈,這對美國的亞太布局也是利大於弊。

三月二十三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二○二四會計年度綜合撥款法》,確定對台灣提供軍事融資,包含至少三億美元的無償軍援,包括軍隊的交流訓練、補足台灣短期所需的裝備,以提升台灣的軍事實力。這象徵美國對台灣等盟國的安全承諾,換言之,台灣雖然尚未成為美國國防供應鏈的盟國,但實際上美國已將台灣視為其在亞太地區的盟友。雖然自二○二二年以來,美國軍武產能受烏俄戰爭影響,對台軍售,如鳳翔專案向美採購的六十六架全新F-十六V戰機、魚叉反艦飛彈及先進戰術資料鏈系統等,都延遲交貨,但至少美國願意單獨核撥對台無償軍費,有人批評說這是彌補台灣,但與其說是彌補,不如說美國「不忽略」台灣。因為美國的無償軍費能讓台灣向他國買到美國所延遲交付的軍備,這也彰顯了拜登政府一再強化對台灣的支持

年初,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召開例行的「烏克蘭防務聯繫小組」會議,有超過五十個國家參與協調武器交付,同時因應加速生產的共同挑戰。身處亞洲重要地理位置的台灣,應該積極爭取加入國防供應鏈,不僅可提升自我的防禦能力,也可以增進和盟國的交流及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