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名嘴信口開河 聽聽就好

隔行如隔山,知識再淵博也不能盡知天下事,可是台灣的名嘴卻表態萬能,口沫橫飛,語不驚人死不休。

台灣北部海域日前發生中國快艇直衝淡水河口,後於淡水渡船碼頭與交通船發生擦撞,經業者報案後海巡署才攔截逮人事件。就此,「名嘴」于北辰曾在電視節目上指「中共解放軍到台灣台北來一定會迷路,因為連不上Google地圖導航」,此番言論,引起熱議。

立委徐巧芯開酸,說「共軍有自己的定位系統,且還有高德地圖可使用,台灣和大陸的系統不同」,還指「于北辰最大的問題,是不能讓世界各國、甚至中國的官員、民眾,誤以為台灣少將素質就是這樣,真的會讓台灣被天下笑死」。只是于北辰是「名嘴」,不是專家,更不是政府官員,不會信口開河才怪。

過往透過大眾媒體以權威的方式就政治、社會、經濟、軍事或文化等特定領域主題,提供意見或批評的專家,被稱為時事評論人。曾幾何時,由於媒體產業的發展,時事評論人逐漸被喻為「名嘴」。這本來是全球的趨勢,但在台灣,由於特殊的政治環境,電視政論節目漸漸變得立場鮮明,積極介入政治與選舉,民眾見怪不怪。

二○○九年,曾有修改「衛星廣播電視法」規範電子媒體主持人及來賓之提議,即所謂「名嘴條款」。後因恐影響言論自由,修法失敗。此後隨著台灣政情變遷,欲罷不能,電視政論節目名嘴口沫橫飛,語不驚人死不休,賣力演出,橫跨數家媒體與各式議題,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名嘴上午像法官,瞎扯司法;下午像偵探,揭發真相;晚上如民意代表,批判時政,只要有收視率,怎麼說都可以。每台轉來轉去都一樣,觀眾徒呼無奈。

英國作家歐威爾在《一九八四》和《動物農莊》小說譏諷,媒體成了有權者的御用工具或豢養的忠狗,打著「監督」、「言論自由」的招牌,以虛構或錯誤的資訊,誇大的言詞,扭曲事實。將政治目的,技巧地置入於時事評議中,洗腦式的販賣恐懼和社會對立,達到它要的目的。

正常的評論,是透過媒體,以權威的資訊,就各種特定議題,提供符合公共利益的專業意見。時下的台灣名嘴,卻是依著媒體製作好的劇本,靠著一張嘴和誇張的演技,攪亂是非,激發仇恨情緒,唯恐台灣不亂。缺乏專業素養,更無職業倫理可循,完全忘記媒體乃社會公器,天職是監督有權力者,關懷弱勢者。

記者普遍受過專業訓練,報導有職業倫理規範。民意代表開直播或拍短影音,透過社群平台爭取選民認同,若胡言亂語,尚須定期面對民意的檢驗。名嘴掀起的亂象,社會卻任由其繼續蔓延,豈是台灣之福。高唱言論自由至上的台灣,顯然無法應對名嘴起掀起的漣漪。僅管名嘴說錯話,被打臉、被吐臭的例子,屢見不鮮,社會除了期待媒體與名嘴自律之外,是否應該要求政府重視「媒體識讀」教育,使民眾能夠具有審查、判別、閱讀媒介及其內容的能力。

當今全球各國均致力於訂定資訊與媒體素養策略,在各個教育階段,全面性的推動媒體素養教育。如歐盟與英國制訂明確、全面、永續之媒體素養教育原則與具體行動方案;德國以舉辦主題活動與專案計畫之方式,推動全民媒體素養教育;韓國訂定媒體識讀能力課程,並結合新科技推廣。以上均可作為政府推動媒體識讀教育,及終止名嘴亂象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