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際兩岸情勢嚴峻,蔡政府應避戰謀和

蔡總統指出「軍事絕對不是解決兩岸分歧的選項」,不過兩岸極度缺乏互信,能否接受彼此建言,仍將是一大挑戰。(取自總統府網站)
蔡總統指出「軍事絕對不是解決兩岸分歧的選項」,不過兩岸極度缺乏互信,能否接受彼此建言,仍將是一大挑戰。(取自總統府網站)

去年應該是冷戰結束之後,地緣政治變動最為劇烈的一年。至今仍無結束跡象的俄烏戰爭震驚全球,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全方位競爭日益白熱化,兩國雖有意避免軍事衝突,但沒人敢保證最後結局。外部變數如此巨大且無法掌控,兩岸僵局卻是未解,蔡政府真的沒有鬆懈的本錢。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年初將首訪中國大陸,對降低美陸緊張對抗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兩強相爭的未來走向也備受國際關注。美陸兩國戰機去年底才在南海險些發生擦撞意外,但雙方外交部門卻三緘其口,顯見彼此都不想節外生枝。只不過,兩國利益衝突還是遠大於重疊,使得國際難對全球最關鍵的雙邊關係前景保持樂觀。

國際大環境不佳,台海情勢恐將持續緊繃。習近平雖在新年賀詞提及「兩岸一家親」,連續兩年「溫情喊話」,希望兩岸能「相向而行」。但共軍不斷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強勢阻撓中華民國國際參與,甚至片面中斷台灣農漁產品輸往大陸等舉措,台灣民眾根本感受不到習口中的善意。蔡總統在元旦談話雖點出「軍事絕對不是解決兩岸分歧的選項,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活動無助於兩岸關係」,不過在兩岸極度缺乏互信的情況下,能否接受彼此建言,仍將是一大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蔡總統還特別提及大陸最近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表示「基於人道關懷立場,願意提供必要協助」,但這句話已經遲到三年。過去在全球疫情嚴峻期間,在野黨呼籲蔡政府應拋開政治考量、主動釋出共同抗疫的善意,結果被民進黨及其網軍側翼抹紅成「舔共賣台」。把時間點兩相對照,可看出蔡英文此時發言其實並非出自真心,只是保住權勢的權宜之計。

然而,蔡與習皆承受內外壓力,都面臨「不能示弱」的難題,民進黨在地方選舉大敗後,雖有調整大陸政策的呼聲,希望將強硬的「抗中保台」路線改為「和平保台」軟性訴,不過如果全然靠攏國民黨的溫和主張,勢必面臨獨派反撲,蔡英文為了確保不會陷入跛腳,定當不會在兩岸對抗表現過於軟弱;習雖權力穩固,但面對民進黨大打台獨擦邊球也不會坐視不管;更何況台灣將進入總統大選熱戰,預料綠營仍會炒作「仇共」民粹刺激選情,若副總統賴清德成為該黨總統候選人,兩岸關係恐將陷入新一輪緊繃階段。

台灣民眾同意「自己國家自己救」的道理,也知道唯有強化國防戰備才能防範敵人侵犯,但更希望蔡總統不該只會高談闊論「備戰」,卻忘了追求和平的「避戰」才是符合兩岸利益的最佳選擇。《外交事務》雜誌就有專文提到,不該只專注台海的軍事議題,而應重返維持台海和平的基調。這段話雖說是要提醒拜登政府,但蔡政府也應深思其理。

誠如知名兩岸關係學者趙春山的觀察,拜登與習近平去年十一月在印尼舉行雙方首度實體峰會,達成「管控分歧」及「持續對話」兩大共識,顯示美陸都希望維持「鬥而不破」,避免戰略競爭升高到對抗、甚至軍事衝突的想法。

面對新的一年各項國際及台海情勢之挑戰,蔡政府不能只想著「有多少民主國家支持台灣」當成自我壯膽的大內宣,反而忽略從根化解兩岸歧見的責任。「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國人就看民進黨是否真心謀求台海和平及國家安全,還是只想繼續炒作兩岸對抗以延續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