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在野黨應本於國家利益以跨黨合作代替杯葛

總統提名兩位中國國民黨籍人士出任考委,中國國民黨稱賴總統「撈過界」,事實上提名適任國民擔任考委是總統的權責。

賴清德總統在競選時表明用人理念是秉持跨黨派、跨領域的「民主大聯盟」,因此自當選後即四處徵詢人才,組成有超越黨派、新任首長多和女性閣員多等三項特色的新內閣,並闡明這是行動創新、超越黨派、性別平權、專業的「行動創新AI內閣」,希望未來施政能贏得人民的信任。理論上,在野黨亦應有基於國家利益,為全體人民謀福利,以跨黨合作代替杯葛的政治胸襟,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很明顯地,當前在野黨似不願以公共利益為核心與執政黨進行跨黨合作,自本屆立法院開議後就走對抗路線,如未經討論即強行通過涉及國會擴權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準備讓總統赴立院國情報告常態化,擴大國會調查權及於民間企業,還有增訂藐視國會罪的《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立院可對不喜的官員恣意判刑,完全無視民主憲政、程序正義的主流意見,甚至在總統就職典禮就採取杯葛不出席的態度,此點誠非國家之福!

尤其甚者,當賴總統提名兩位中國國民黨籍人士出任考試委員,且前立委邱文彥、前銓敘部次長呂秋慧兩位也表示接受賴清德總統提名時,中國國民黨考紀會主委黃怡騰卻批評賴政府怎麼「撈過界」,認為賴總統不應逕自邀請國民黨員成為考試委員被提名的對象,而這兩位黨員在接受提名前也沒有向黨部說明並報備,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基於國民黨不為賴政府人事背書的考量,明言未來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黨籍立委將採不會投出同意票的一致立場。然而,此說繆矣!

首先,總統本來就有權提名中華民國合乎資格的公民擔任考試委員的權限,國民黨顯然對總統權限與考試委員職權有所誤解,居然認為政黨可以介入考試委員的提名。其次,依考試院組織法第三條:「考試委員具有同一黨籍者,不得超過委員總額二分之一。」的規定,顯然考試委員的組成原本即要求要跨黨派的人才,這也是為了不讓考試院行使職權受政黨影響。更何況考試委員主管提供國家提拔優秀人才的測驗,考試院除舉辦公職人員考選外,亦辦理有「專技高普考」之稱的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還有如如醫師、律師、會計師、建築師、技師等具有專業或特殊技術人員取得國家資格認證的考試,更是需要跨越政黨、宗教、性別、意識形態等的中立態度,國民黨要求被提名人向黨部說明並報備,從黨政分際來看才真的是「撈過界」。

由於此次內閣是少數政府的狀況,因此立法院通過法案的效能將會減低,許多重要民生法案可能較難通過,甚至攸關國家和內政發展的兩岸關係等還會通過與政府立場相反的法律。若要化解此一國家級的危機,當然最好是組成聯合內閣,如前總統陳水扁任內泛藍陣營在國會占優勢,因此任命國民黨籍的唐飛擔任第一任閣揆,甚至聘任新黨籍郝龍斌擔任環保署長,喊出「全民政府」以降低施政阻力。台灣未來國家發展是否能夠順暢,端賴在野黨是否有基於國家利益以跨黨合作代替杯葛的政治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