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通膨時代來了 要注意資產縮水

受到疫情緩和,國內防疫管制持續鬆綁,但民眾對物價上漲開始感到壓力,根據某金控最新國民經濟信心調查顯示,民眾對股市的樂觀情緒與風險偏好同步上揚,樂觀指數從十一點八上升至十五點九,但有百分之八十七點二的民眾認為物價水準相較於一年前上漲,加上疫情仍看不到盡頭,全球供應鏈中斷,導致所有物價一起高漲,民眾累積的儲蓄或投資所得,可能很快就見底,這波物價上漲會如何發展仍未知,有些專家擔憂會演變成一九七○年代的惡性通膨。

以台灣社會為例,通膨數據絕對難以用政府所提供的數據量化說明,舉例而言:若每年通貨膨脹率是百分之三成長,也就是你的新台幣購買力每年縮水百分之三,百分之三是很多還是很少?可以打個比方,若一個漢堡現在是一百元,按通膨來算,過了二十四年後,你的一百元就只能買到半個漢堡。

再者台灣疫情前,利率處於相對低檔,反倒是疫情後熱錢流入,推升房價急漲,也讓全台房地產價格不斷高漲,也有專家指出,市場上資金過多就是推升房價的成因,讓「購屋抗通膨」可能只是話術,民眾應留意自身購屋需求,以及選擇目標物件時,房屋週轉率是否有過高問題,避免買到投資客的炒房標的。

面對不斷上漲的通膨物價,老百姓能做的只有提高自身的資產抗通膨,最有力的投資就是增加自己的能力,過去的一招半式闖江湖,一份工作做到底,已經過去了,現在的經驗法則,就是沒有法則,必須依靠探索和嘗試來瞭解這個「沒有模式的時代」的新規則,無論你是年輕人或老年人,都需要再有第二、第三把刷子的功夫;再來就是試著學習買進資產而非耗材,例如增加理財相關知識,避免未來變成下流老人,在生活之樂中找到生存之道的思考與路徑,早日擁有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才是投資理財的第一目標。

許多物價的上漲,背後都是人為的操控因素,用囤積或哄抬的手法,使民生物資不合理的上漲,政府應該積極的介入查緝,不要讓黑心的商人造成通膨的危機,面對不合理的上漲,若全民建立共識,減少對該產品的需求,物價有機會回歸為常態,面對通膨怪獸,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