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小心4兆4,400億元的虛擬貨幣泡沫

工商時報【主筆室】 虛擬貨幣的龍頭比特幣在9月初衝刺5,000美元大關未成,突然因為傳出中國人民銀行強力管制的訊息而瞬間暴跌,在9月8日上午閃崩400美元,之後到9月10日(周日也交易)不到36個小時的交易內,累計大跌15.4%。 比特幣本身具限量、透明的特性,理論上不會有傳統金融泡沫那種莊家拉高價格,在高點拚命印鈔票出貨的問題,但比特幣引領了龐大的虛擬貨幣風潮,根據coinmarketcap.com的統計,及至9月10日台北時間晚上12點,比特幣後面跟隨著1,107種中小型虛擬貨幣與衍生新創商品,每種都有市場交易價格,總市值1,480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4兆4,400億元。 比特幣是虛擬貨幣的火車頭,在1,480億美元的市場中佔了將近一半,總市值有700億美元,第二名的乙太幣則佔整體市場的兩成,約為283億美元。在比特幣與乙太幣之後,已經有866種虛擬貨幣被創造出來,雖然每一種都跟比特幣一樣具強調限量與透明的特性,但是虛擬貨幣的數量卻可以被無限制創造。 虛擬貨幣泡沫的現象,熱點在過去一年突然爆發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集資,這是虛擬貨幣世界的新股上市,募資者提出新創事業的計畫書,在網路上用眾籌的模式集資,收取投資人的乙太幣或其他虛擬貨幣,募集的虛擬貨幣四成自用、六成發給投資人「Token」(代幣),可以說是虛擬貨幣的衍生性商品。 ICO集資熱潮目前無政府監管,前後才一年多就已經吸金超過一百億美元,熱潮的爆點在中國大陸,不少募資者只提供幾張無法證實的創業計畫書,瞬間就能吸金數千萬美元。ICO以乙太幣等虛擬貨幣作為給付的對價,創造了對乙太幣的需求,四成乙太幣、六成Token的募資結構,創造了兩倍半的融資效應,在金融操作上產生「外圍鞏固內圍」的效應,雖然不算是創新,但是用來憑空創造出四兆多元的金融資產,卻是首見。 ICO集資是否要比照新股上市IPO,由政府依法進行監管,保護投資人的權益,是虛擬貨幣產業最新的挑戰,也是造成今年第三季虛擬貨幣暴漲暴跌的最佳炒作題材。每次市場出現政府監管ICO的訊息,立刻就造成整個族群暴跌,而當監管訊息被證實為謠言,則又立刻反彈大漲,來回操作無往不利。 虛擬貨幣總值新台幣4兆4,400億元,在整體金融市場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咖,但是,虛擬貨幣同時兼具金融創新與泡沫炒作的特性,具有高度的指標性。今年7月,比特幣曾經出現「軟分叉」(soft fork)與「硬分叉」(hard fork)的分拆危機,一度讓比特幣價格跌破2,000美元,8月中旬之後分拆危機解除,籌碼徹底換手之後的比特幣在不到一個月內暴漲一倍,累計年初至今,比特幣的漲幅已經超過四倍。 年初至今大漲四倍的比特幣其實「相對穩健」,排名第三的瑞波幣(Ripple)從3月1日到5月17日的兩個半月內,出現74倍的驚人漲幅,瑞波幣隨後出現泡沫跌勢,但是到9月10日成交0.21美元,仍然比3月的起漲點高出40倍。還有排名第四,被視為小比特幣的萊特幣(Litecoin),今年漲幅也有14倍。最驚人的是排名第二,被拿來作為ICO對價的乙太幣,從元月的1美元起漲,9月初一度來到383美元,暴漲將近400倍,到9月11日交易價格是300美元,一年大漲300倍,堪稱奇蹟。 支持虛擬貨幣的買家,認為虛擬貨幣將會是未來人類社會的主流,虛擬貨幣對於美元的價格暴漲,是數字貨幣崛起的起身炮,大股東是大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的盛寶金融(SAXO Bank),更發表「驚奇預測報告」,準確預測比特幣會在2017年突破2,000美元,今年7月的大震盪,SAXO銀行更發出「比特幣十年內將漲至10萬美元」的驚人預測。支持虛擬貨幣的買家認為,只要ICO持續發展並且產生成功案例,確認了虛擬貨幣可以作為支付、集資、儲值的效能,就能取得超越國家發鈔的國際貨幣身分。 但是,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虛擬貨幣還是不折不扣的金融炒作,因為,歷史上不會有任何一個作為支付對價的貨幣,可以像乙太幣那樣一年暴漲300倍,即使是最「溫和」的比特幣一年4倍的漲幅,也不可能成為主要的支付工具。將近400個ICO的集資項目,固然有幾項有成功的可能,但是非法集資的金融詐騙案件會遠超過成功案例,中國與美國金融監管單位是否出手規範並不重要,因為ICO泡沫自然破滅的教訓更強大。 今年全球股市都處在QE終結前夕的最後狂歡氣氛中,虛擬貨幣站在整個金融市場泡沫的最前端,具有高度的指標意義。瑞波幣在5月就從高點回跌,乙太幣在9月也無法超越前一波的高點,比特幣的大回檔會有多深再過幾天就有答案。台灣在虛擬貨幣的炒作上著墨不深,卻不可輕忽國際金融市場的連鎖效應,新上任的賴清德內閣、以及彭淮南領軍的中央銀行,都應該有人緊盯虛擬貨幣市場的動態,預先防範泡沫連鎖效應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