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議政府導入AI、GPS定位等 降低消防員救災風險

近日新竹市東區慈雲路晴空匯社區大樓發生火警,有兩名消防員進入大樓內協助住戶疏散時,疑因氣瓶耗盡,發出求救訊號,但並未表明身分,且不確定受困地點,加以大樓內濃煙瀰漫,雙雙殉職。對於發生這樣的不幸事件,儘管令人痛心、難過,但最重要的,莫過於找出問題點所在,迅速檢討改進,防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日本消防協會曾表示,「任何情況下,第一個要保護的是消防員自身的安全,再進行滅火與施救,如可能危及消防員安全的行為,都要被禁止,還應總結經驗與教訓,防止悲劇重演」。

美國國家防火協會(USFA)聯邦緊急事務管理所(FEMA)也指出,「在災難面前,消防員自我保護與救人一樣重要」。

因此要降低消防員救災風險,建議政府要採取以下措施:一、持續增加救災經費,提供消防人員更先進裝備與技術;二、加強救災人員自我保護的教育訓練,及提升其專業技能;三、面對火場情況,如屬危險性較高者,評估採用「IOT智慧連網機器人」的可行性,以其先行進入火場,即時回傳現場畫面影像給現場指揮官或救災指揮中心,進行多點、多地監看,於火災現場進行輔助搜救、監控與決策。

四、建議大樓灑水,排煙,其他逃生相關輔助動力等電源系統需有緊急第二軌系統電源支持。以新竹此次火場個案為例,為十年內蓋好的二十層以上大樓,發生逃生困難,電梯與排煙系統電源被燒毀,以致全棟大樓斷電無法排煙,代表逃生系統出現系統上漏洞,所幸此次並無民眾嗆昏窒息,但仍該思考「集合式住宅修正大樓建造規範」,於逃生系統電源採雙軌制,其中一軌電源系統能接至外面道路上交通號誌電源,以備消防人員可強制以備用電源方式供給大樓系統使用。

此次造成消防員殉職另有一重要因素是「火場濃煙瀰漫,不確定受困地點」,對此建議政府相關單位統整地政與消防相關資訊,於消防救災時立即成立「AI人工智慧生成三D大樓圖資」,與「三D三軸的GPS定位系統」進行救災;在AI環境下,提供重要資訊給指揮官與消防員,例如建築物樓層數、格局、戶數,加上三D定位器,救災指揮官只要透過平板電腦,就能清楚掌握消防同仁現場所在位置(三D樓層),在最短時間內,監控設備狀態及做出訊息回報,如出現緊急情況,也能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支援或撤離。

綜上所述,我消防同仁不幸因救災而殉職,要避免憾事再次發生,呼籲政府相關單位除要增加消防員裝備救災預算,還應納入科技救災器材,並導入AI等火場立體資訊,進一步評估「IOT智慧連網機器人」等方式,以減少消防人員暴露於高危險火災環境,確保消防人員救災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