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新冠疫情升溫 國人仍須謹慎

「我的喉嚨怪怪的...」時序進入五月,身邊不少親朋好友紛紛確診,雖然疫情指揮中心月初時解散,但這不代表疫情跟著結束。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月底以來新冠疫情持續呈現上升趨勢,而截至十九日,口服抗病毒藥使用率就飆升至二一.五%,遠遠超過四月的一六.一%和三月的一八.七%,無論是人數還是使用率都快速增加;隨著過去三年未確診過的「天選之人」陸續中鏢,並且數量不斷攀升,顯示目前疫情是反撲跡象。

由於各項指標明顯升溫,本土新冠肺炎正式邁入第四波流行期,疾管署預估疫情將一路升溫到六月底,目前本土主流病毒株仍為BA.2.75,但XBB佔比已有穩定增加趨勢,是否已取代成為主流株仍須持續密切觀察,而進一步分析發現,中重症患者再感染住院風險為輕症患者六倍,嚴重度比首次感染高兩倍,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建議,台灣應持續對於再感染進行監測,以避免第一次感染嚴重族群再感染,發生中重症及死亡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在五月五日宣布,二○一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再是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然而,世衛祕書長譚德賽表示,這並不意味著新冠病毒已經不是全球健康威脅,有關病毒進化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而且全球的監測和基因定序工作也大幅減少,仍須謹慎面對。

二十二日,新加坡七十一歲總理李顯龍在臉書宣布診新冠肺炎,而港澳近期也出現一波新冠確診高峰,澳門十七至十九日共新增近兩千例確診患者,當局宣布二十日起改為每日公布確診數,香港預估每日新增病例數逾一萬人,港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指出,緊急應變指揮中心近日已恢復廿四小時運作,以便掌握疫情。

在印度因變異病毒株XBB.1.16、又稱為「大角星」再次掀起確診浪潮,其傳染速度比之前的病毒更快,且會讓患者發生眼睛發炎、紅癢甚至結膜炎狀況,除了肆虐印度,亞洲各國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甚至美國都有發現新冠變種病毒蹤跡,台灣也已出現本土病例,影響力不容小覷。

面對疫情的回溫,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這是口罩摘除的後果,禁令解除後不少人在公共場所不戴口罩,感染機會大增,且國內變異株流行比國外稍慢,台灣很多人對新變異株沒有抗體,口罩一摘,被傳染機會就變多了,建議民眾盡量戴口罩,特別是公共交通工具、密閉場所,至少維持到五月底,有戴有保佑。

如果近期快篩陽性確診,要如何處置?目前輕症患者採取0+N自主健康管理並在家休息至症狀緩解,視需要就醫,六十五歲以上、慢性疾病民眾及孕婦為新冠重症高風險對象,則建議盡速就醫由醫師評估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如果民眾有接種公費疫苗需求,目前各大合約醫療院所與接種站依舊會持續提供,可以到「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地圖」查詢院所接種資訊。

隨著各單位對新冠疫情的降級,人們的防護措施慢慢放鬆,但別忘新冠病毒並未完全消失,只是處於極低度流行狀態,平時仍要保持手部清潔、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有需要時可佩戴口罩及去接種疫苗,讓免疫力更強一點;台灣面對後疫情時代、免疫負債來襲,要強化自我公共衛生觀念,不可完全鬆懈,才能讓我們順利走過這個時期,一起守護更美好的台灣。

本土疫情最新
第四波疫情專攻「天選之人」 醫揭原因曝「青壯年有1共通症狀」
第4波疫情來襲 專家籲2大族群快打疫苗
日破2萬人確診!疫情上升快 醫曝自保「唯一解方」
確診擠爆醫院 患者家屬:政府應配套
境外學位生疫情中不減反增 技職專班帶動成長

【填問卷抽好禮】2023健康生活大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