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旱像嚴峻民生苦 政府對策在哪裡?

近日春雨不如預期,日月潭變成青青草原、高雄半屏湖乾旱至土地龜裂,根據經濟部水利署台灣水庫即時水情網站顯示,全台二十一座水庫,只有三座顯示藍色(儲水量五○%以上),三分之一顯示紅色的見底狀態警戒,其中,台南的曾文水庫更是低到只有一○%,拉響警報,為此,台南市府出動載水車救芒果,解決燃眉之急,但若是缺水持續,愛文芒果五月產期恐無法順利灌溉,蔡英文總統口中的「芒果乾」恐將成真;缺蛋、缺電、缺工、缺藥又缺水,民生經濟面臨嚴峻的挑戰,但政府對策在哪裡?

身處在四面環海,長期年降雨量高達兩千四百二十九公釐的台灣,理應是全球水資源最多、最富足的國家,但因缺乏管理,缺水危機經常浮現,而我國缺水的三個關鍵原因,分別為水庫淤積、漏水率高及水費太便宜。

首先,水庫淤積問題,根據水利署統計全台水庫已經積淤三分之一,導致有效蓄水量偏低,其中淤積狀況最嚴重的霧社水庫,有效庫容比率只剩二五·三%,蓄水功能大減;再來是管線老舊漏水率高的現況,全台一年就能漏掉相當於二·三座石門水庫的蓄水量,等於是六十六天的用水量,相當驚人,雖然中央已逐年更換老舊管線,台水公司近十年投入一千億元以上預算改善,目標設為年底前將漏水率降到約為一座石門水庫蓄水量的一二%,而現在看來,進度依舊太慢,漏掉的水一去不復返;最後,則是水費太便宜,台灣平均家戶水價每度九·二四元,是全球第三低,水費負擔率與他國相比,更是倒數第二名,民眾無法意識到資源的珍貴性,導致節水誘因不足,使得台灣人均用水量年年攀升。開源有限,支出揮霍,入不敷出便是必然結果,缺水也成常態。

蔡政府二○一七年執政後,推出預算高達八千四百億的《前瞻基礎建設條例》,八項前瞻基礎建設的其中第三項是「水環境建設」,至今已投入一千八百零七億元,但面對缺水危機,政府卻常向農民搶水,才能勉強維持工業與民生用水,以「偷襲鑿井」為例,上個月中,南水局在未知會地方政府情況下,擅自於屏東縣境鑿井輸水供給高雄,不顧在地養殖產業及稻作灌溉需求,被發現後引發當地居民不滿,直到群起拉上「還我水權!放農民一條生路」的白布條抗議後才停工,但此時的蔡英文卻是率府院高層、縣長、立委,浩浩蕩蕩赴嘉義縣朴子配天宮參拜祈雨,離開後沒多久恰巧降雨,立即被捧為佳話,這樣如果未來缺水,就請高層們去誦經祈雨,何必需給這麼多經費和六年時間來做前瞻計畫?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黃安調表示,政府多年來一直推動前瞻水計畫,治水工程與水資源開發預算幾乎各半,但治水預算偏於流域綜合治理、逕流分攤與出流管制工程支出,對於水利署長期揭示的「海綿化城市」完全背道而馳,而活水、美水、近水、親水之口號,看到的卻是涼亭、景觀橋與腳踏車道等,如此工程,跟前瞻水計畫根本毫無相關,理事長蔡志宏呼籲,政府應該全面檢討水資源的有效運用及保護,例如耗水費不能只等枯水期才徵收,平時也要徵收,鼓勵節水科技的發展和再生水的使用,政府要加速下水道建設與接管率,同時改善水質及水環境,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總結來說,台灣缺水問題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也是一個能促進社會對水資源管理和節水意識提升的機會;政府方面可以積極推動節水宣導,建立完善的水資源管理機制,並加強監測和保護,同時,我們每個人從自身做起,採取節約用水習慣,例如使用節水器具、減少浪費等。透過政府、企業、社會各界和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保護,讓後代子孫能永續享受美好、豐沛的便利用水生活。

更多相關新聞
節水找水調水 南市3管齊下
鑿井掀搶水大戰 農民怨不給活路
南台灣已600天沒降大雨 水情嚴峻衝擊農業
曾文水庫蓄水量僅剩6% 全台最低
缺水缺怕了!企業工廠紛紛投入「廢水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