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核能是科學不是意識形態

││為了選票,新北市長侯友宜帶領市民反核,可是為了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卻擁核,侯友宜打侯友宜,詐騙!

擔任新北市長的侯友宜過去抱持反核的立場,但是在出馬競選總統之後,雖仍擔任新北市長,但似乎已經改變過去的立場。他日前表示核電要在核安、妥善處理核廢料的前提下,核電絕對是選項,不但核二、核三要延役,核一在專家評估後能延役,要再重新啟動。這樣的發言與政策提出,如果是一般沒有新北市長經歷,或在過去沒有強力反對核電的政治人物而言,因應情勢變化提出對核電的政見與看法,提供選民決定,係屬正常。但是過去侯友宜強力反對核電,如今市長位置尚未請辭,卻又推翻自己過去的承諾,其間轉折值得深究。

除此之外,為了強化核電的正當性,侯友宜還質疑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政策,他認為再生能源目標是百分之二十,目前仍不到百分之十,而且天然氣、燃煤仍佔百分之八十,未來將面對的全世界的減碳、競爭,恐怕台灣也會受到影響,導致電價的調漲。歸結侯友宜發言可知,他認為綠能不足下,現仍依賴火力發電,必須恢復使用核電。這樣的說法言之成理,但是仍未解決使用核電的根本問題,例如核廢料如何處理?一旦發生核災變,台北市及新北市如何避免核災難?

核災難有天然及人為因素,即使在建廠之初,已經周研考量各項因素,但是天然及人為災禍如何發生,將很難預料。日本福島核災因為地震而產生,而地震規模及發生,至今相關科技仍無法有效預測,發生核災變後,如何善後及復原,更是艱難的工作。在人為災害方面,位於烏克蘭境內核電廠近期可能遭俄羅斯攻擊,形成龐大範圍核污染外洩,對烏克蘭及東歐而言,將是重大災難。這些都說明核電發展數十年,對於天然及人為災變,仍無法有效防範及因應。

尤其最重要的核廢料處理,更是一大難題。台灣過去努力所有境外處理核廢料方案都已失敗,目前核廢料都儲放核電廠內,如果發生天人及人為災變,後果及影響將非常嚴重。根據台電的說法,核一機組使用過的核廢料仍在爐心無法取出,原本準備移儲的核廢料乾貯設施雖已完成十年,至今因為新北市政府的抵制,仍無法使用。更值得注意的是,核一廠在二○一九年除役後,已陸續拆除電廠主變壓器至開關場的連絡鐵塔、輸電線路與氣渦輪發電機組等運轉關鍵設備,發電關鍵設施已經失去作用,根本不可能重新啟動。

侯友宜說將會申請核二延役,但是台電早就向新北市政府申請核二乾貯工程啟動所需的廢水污染削減計畫。但新北市政府始終未同意,導致核廢料乾貯設施無法興建,核廢料無處放置,反應爐無法更換燃料,如此又如何重新啟動發電。主張以核電補足火力發電的能源需求,卻再三抵制台電核廢料乾存設施,前後矛盾作為,令人難以想像。

如果侯友宜已經辭去新北市長職務,他可以天馬行空的描述自己的能源政策,甚至展現自己解決核廢料的方法與魄力。但是一方面抵制台電興建核廢料乾儲設施的興建,又說要以核安及核廢料處理作為核能選項的前提,凸顯了侯友宜在核能議題上前後矛盾,仍然在開空頭支票。如果擔任新北市長及擔任總統對核能政策不一致,並不單純只是職位與立場的問題。這種相互矛盾的政策與訴求,證明侯友宜在核能政策議題上,從頭到尾就是政治考量。而不是針對核能現存的核能安全與核廢料問題,尋求一個科學性安全周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