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爭取新世代青年選票將成為勝選關鍵

依循新陳代謝效應,多數年輕世代所支持的政黨必定會成長,兩大黨都有威權的心態,促使年輕人投向柯文哲。

此次選舉民進黨雖然贏得總統大選,但國會席次未能過半,而國民黨雖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但也落敗而未能奪回政權,只有民眾黨異軍突起,不但總統選舉奪得三百多萬票,更成為立法院關鍵少數,讓台灣政壇出現三分天下的新局面,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新世代青年選民投票傾向的變動。難怪民進黨將革新工程的目標鎖定在召回青年的支持,朱立倫、侯友宜也都說要爭取新世代認同。但這種論述大家都會說,問題是要如何爭取?

首先,青年選票流失被視為選後檢討的關鍵。此次民進黨賴蕭配獲得五百五十八萬票,比四年前蔡英文的八百一十七萬票,減少約二百六十萬票。這些選票很多因為各種原因轉投柯文哲。中國國民黨的侯趙配獲得四百六十七萬票,比四年前韓國瑜的五百五十二萬票,減少約八十五萬票,其中一個關鍵也是青年選票的流失。特別是台灣青年選民投票意願逐漸增加,以過去三次總統大選為例,二○一六年二十到四十歲選民投票率約五十七%,但二○二○年與二○二四年都提升到七成以上,顯示青年投票意願增加,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本屆總統大選首投族達一百零二萬,四年後將再出現數十萬首投族,而過去四年台灣死亡人數為七十六萬左右,由此推算四年後高齡選民約將減少數十萬,兩者一消一長等於差距百萬以上的選票。因此,掌握新世代青年選票將成為未來勝選關鍵。

其次,年輕人現在開始關心候選人推出的政見,因為這些的確都跟他們現在所屬世代有非常直接的關聯性,民進黨流失青年選票很多是因為對執政的不滿,沒能解決低薪、高房價、貧富不均等問題;而國民黨形象上也有父權思想問題,在青年政策方面著力不足。政黨的政策立場左右選民投票,必須針對年輕人關心的議題端出牛肉,例如以居住正義低薪問題等,導致不少年輕人面臨買不起租不起住房,以及月薪難提升與通膨等造成生活拮据的窘境,若能端出有效因應政見,將青年發展相關法案列為立法院跨政黨重要的合作議題,落實解決青年的困境,方可望提升青年的支持度。

再者,爭取青年選票必須在思維與意識形態方面獲得新世代的認同。其實選前藍綠陣營都想搶攻年輕人族群,但依舊難敵白色力量興起的原因,在於思維與意識形態與年輕世代脫節。例如年輕人希望政治人物不要有距離感;希望政黨能提出解決他們問題的政策;希望台灣社會不要再藍綠惡鬥,能夠提升到更理性更清明的政治環境,但兩大黨一味以老舊思維闡述各種問題,無法突破長期以來的藍綠互鬥,沒有提出改進政治結構的方案,再加上侷限於親美親中的地緣政治考量,沒有為年輕世代提供未來願景等等。這些都是未來必須深思的地方。

最後,年輕人投票意願逐年增加,也讓青年選票越來越重要,因此選後藍綠都高喊要檢討如何爭取青年選票,的確這是兩大黨目前的當務之急。但究其實,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雖囊括三百六十九萬票,但區域立委全數落選掛零,政黨票數也不如預期,顯示年輕族群因不喜兩大黨而相信柯文哲者,多過相信民眾黨者,因此民眾黨也不能因此次獲得多數年輕選票而有所輕忽,切莫忘卻民意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