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立法院各黨不應繼續在意識形態中打轉-台灣政壇精於鬥爭,違背對選民的承諾,立院三黨應立即停止意識形態的爭戰,否則只會加深國人對立法院的負面印象。

本屆立法院的「第一會期」於日前正式結束,由於立院席次是三黨不過半,因此其表現備受關注,但事實上這個會期卻讓人極為失望。立法院會期正常情況是四個月,而本次卻是超長的整整五個半月,重要的是雖然各黨都說要以民生法案為優先,但結果卻一再糾結在政治議案,使得立法院一開議就讓社會不得安寧,甚至有時已經到「群魔亂舞」的程度。人們的共同感覺是不喜歡立法院開會,因此立院三黨不應繼續在意識形態打轉,否則只會加深國人對立法院的負面印象,這將阻礙台灣的民主鞏固。

由於本屆會期執政黨不僅席次未能過半,甚至淪為第二大黨,使得第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虎虎生風,氣勢高漲,民眾黨也證明自己確實是「關鍵少數」,這讓民進黨推動的執政法案一再受挫,在這會期中執政苦不堪言。依照過去經驗,立法院能通過的法案,絕大多數是政府的提案,個別政黨或立委提案通過的比例很低。但這次會期總計通過五十五個法案,其中由政府主動提案的卻只有十八個,創下歷史最低的難堪紀錄。關於此點,人民對這個表現的態度反映在民調上面。以政黨支持度而言,年初大選國民黨席次還多過民進黨,民眾黨也有超過兩成的實力,而這半年藍白在國會呼風喚雨,打趴民進黨之後,支持度卻各自下滑百分之七點多和百分之八點多,以總統大選一個百分點約十九萬五千選民計算,國民黨共流失一百四十四萬支持者,而民眾黨流失約一百六十萬支持者,流失的速度和規模都很驚人。國民黨和民眾黨在立法院休會期間應思考未來新會期是否還要繼續意識形態的對立?

尤其甚者,雖然開議前各黨都說要以民生法案為優先,但結果卻一再糾結在政治議案。如民進黨立委范雲號召組成的「下一代連線」,首重兒少、弱勢族群的權益,提出青年基本法、身心障者權益保障法、新住民權益保障法等案;民眾黨則將重點放在社會公平正義,提出妨害司法公正罪、不法關說罪、棄保潛逃罪等案;藍營也曾喊出要在這會期優先推三十二項民生法案。但由於國民黨以關注國會改革為名,提出要將總統赴立院國情報告入法、更設立擴權、違憲的「藐視國會罪」,能將反質詢的官員判處最重三年的徒刑;而原本要主打司法改革的民眾黨,卻跟國民黨合推引起社會疑慮的「中配入籍年限縮短」修正案。結果讓立法院迅即陷入意識形態對立的「民主內戰」狀態,完全有違國會議員接受人民囑託的職權使命。

立院最主要的職責是審查預算、立法、條約等相關事項,但這一會期國會少數的民進黨徹底受制,國民黨提出一些可能癱瘓政府運作有違憲疑慮的法案,而本應跨越藍綠的民眾黨也沒能扮演好平衡角色,導致過去這段時間台灣民主走上岔路,執政顛簸難行,民眾受苦受難。立院三黨不應再進行無謂的政治消耗,繼續因意識形態對立而癱瘓議事,只會讓國家機器空轉。立委在思考過程裡應以國家利益、社會福祉為優先,只要是福國利民的法案就全力推動,將政黨屬性放在後面,將意識形態放到一邊,這樣台灣的政治才可走上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