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陸尋求設立護欄,台灣切莫橫生枝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大陸外長王毅會談,雙方都認為此次會談具建設性。(路透)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大陸外長王毅會談,雙方都認為此次會談具建設性。(路透)

美國與中國大陸高階官員近期頻繁接觸,是雙方互信陷入谷底之後的少見外交場景。繼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將軍與中共解放軍參謀長李作成上將本月七日視訊通話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共外長王毅日前在印尼舉行的G20外長會議也進行了五小時的會談,似乎在為拜登與習近平再次對話進行事前溝通,顯然雙方都有相互摸底並尋求降低敵意的默契。

布林肯會後表示,「儘管雙方關係複雜,我方認為這次的會談是有益、坦誠和具建設性」,但也坦言,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問題感到擔憂,強調「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另位美方官員則說,「希望這次會議穩定美中關係,以確保我們正在負責任地管理這個關係」。大陸外交部新聞稿雖仍維持一貫的強硬語氣,但也難得地表示這是具有實質性及建設性的會談,「有助於增進彼此相互了解,減少誤解誤判」。

在會談中,台海問題依舊是兩人爭辯焦點。布林肯表達了美國對中共當局武力脅迫台灣的憂心,王毅則批評美方「掏空一中」並提出四項清單,「務必不要犯葬送台海和平的顛覆性錯誤」。我國外交部除了感謝美國長期支持台海和平穩定的堅定立場,也痛批陸方「以其一貫伎倆刻意誇大、扭曲台海議題的討論」。

雖然雙方在這次會談的遣詞用字仍然嚴厲、甚至到攤牌地步,顯示美陸重大歧見短期內難以消弭。不過,換個角度想,這何嘗不是彼此開誠布公的另類外交互動模式?冷戰期間,美蘇外交堅持己見經常惡言相向,但還是能達成多項裁軍協議。誠如美國亞太助卿康達會前所說,此次會談是為了討論設立護欄,確保溝通避免誤判。

有媒體統計,這是美陸在近兩個月的第五次高層接觸,最主要目的就是管控彼此敵意,尤其美陸兩國內部當前氛圍皆民粹當道,呼籲雙方應理性處理雙邊關係的聲音已被邊緣化,更易受到挑撥而引發非必要的衝突。所幸,兩方都相當自我節制,希望在既有基礎上,找到足以支撐「既競爭又合作」的互動模式,畢竟美陸關係是當前全球最舉足輕重的雙邊關係,不僅涉及到彼此國家利益,更會對地緣政治版圖帶來無窮影響。

面對可能成為持久戰的俄烏戰爭,拜登政府已經焦頭爛額,更不用說內部的種種問題,目前當然不希望另個共產強權在印太地區形成新的挑戰。同理,習近平正為了自己年底的第三任期奮戰,當然也不願讓台海問題成為美國箝制其穩定發展的合理藉口。換言之,既然彼此都不能從衝突得到好處,何不嘗試藉著「鬥而不破」的針鋒相對,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相處方式,才不會淪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宿命。

國際權力平衡大師季辛吉近日就說,他不認為中共此時想以武力奪取台灣,也支持美國維持戰略模糊達到嚇阻效果,因為「模糊是預防衝突」。他表示,美國不會外交承認台灣,也承諾協助台灣自我防衛,反對台海現狀遭改變,這才符合美國利益。

持平而論,一次會談無法徹底根除美陸之間的所有問題,但維持溝通至少能防止矛盾惡化,雙方能設下護欄就是收穫。身處兩強之間的台灣,固然不須為了屈從中共當局威嚇而拋棄現有的民主制度,但也應避免成為美陸對抗的中心點。蔡政府應以烏克蘭為戒,讓台海遠離戰火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