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還稅於民的荒謬即興決策是演哪齣?

元旦時蔡總統的說法是「適時研議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但4日蘇貞昌就說普發每人6000元現金,這是效率奇高?還是即興演出?(取自總統府網站)
元旦時蔡總統的說法是「適時研議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但4日蘇貞昌就說普發每人6000元現金,這是效率奇高?還是即興演出?(取自總統府網站)

自從去年稅收超徵四千五百億元消息揭露、蔡總統宣示這四千五百億元當中「預留一定的財源」、「在財政許可範圍內,適時研議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之後,「還稅於民」的聲浪更是高張,之後蘇內閣再喊出每人普發現金六千元。事實上,從蔡政府的整個決策過程來看,充斥著討好選民、即興演出的斧鑿痕跡,讓人不知道這個政府還顧不顧舉債居高不下的財政紀律問題。

對於稅收超徵問題,首先應回歸到基本點思考。所謂稅收超徵並不是政府「多賺」了多少稅收,而是稅收的實徵數高於預算數;超徵可能是因為預估失準,可能是經濟成長超乎預期等因素。如果是稅收預估失準,舉例而言,某甲本來就可以賺一百元,但他卻只估算賺六十元,然後真的賺到一百元了,這算是「多賺」四十元嗎?

倘若稅收預估失準,蔡政府執政以來,除了二0二0年沒有超徵,二0一七至二0一九年稅收超徵依序為九百六十億、八百九十七億、八百三十億元,二0二一年更超徵四千三百二十七億元,這種預估方式難道不該改進?還是蔡政府期待今年再大幅超徵,營造經濟成長大躍進的印象?

再說,即使經濟成長高於預期也是導致稅收超乎預期的原因之一,難道政府不該考慮舉債持續偏高的問題嗎?根據估算,蔡政府六年多來提出十二項特別預算,舉債總額兩兆一千多億元,而且今年還可能提出潛艦特別預算,這還不計勞保潛藏性負債超過十一兆元、退撫基金潛藏負債二點五兆元、健保自二0一七年至去年十月合計短絀近一千六百億元、台電累虧約兩千七百億元等等。更何況,特別預算常態化有違《預算法》第八十三條的問題,監察院也早就要求蔡政府檢討改善,蔡政府都置之不理嗎?

甚至,對於稅收超徵四千五百億元,前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先不要高興』,因為可能是赤字預算,扣掉之後再看政府剩多少錢」;簡言之,即使政府要還稅於民,不是也應該等到去年度決算出爐後再作考慮嗎?就實際狀況來說,當蘇貞昌喊出普發每人現金六千元之後,財政部表示除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之外,至少還要舉債一百五十億元才發得出來。以此來看,普發每人現金六千元的決策過程豈不荒謬至極?

有別於疫情期間蔡政府發放三倍券、五倍券,這次蔡政府卻打算發現金。問題是,二00八年金融海嘯時馬政府發放消費券,當時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是「放煙火」,當時蘇貞昌說「用子孫的錢發消費券,完全執政、完全失敗」,民進黨新聞稿寫著「直接給予民眾現金,更加快速有效」。但是,六年半來蔡政府也是民進黨完全執政,不但連兩年發券,印證當時罵馬政府是亂罵一通,去年、前年的民進黨打臉十四年前的民進黨;如今又推翻發券打算發現金,難道是連兩年發券之後才發現效果不如發現金?這是現在的民進黨打臉去年、前年的民進黨?

還別忘了,元旦時蔡總統的說法是「適時研議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有人主張要皆大歡喜,將這筆錢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把寶貴的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三日蘇貞昌就說發現金、四日蘇貞昌再說普發每人六千元。短短三天內蔡政府就已「適時研議」出了「可行方案」,而且還「平均分給每一個人」,這是效率奇高?還是即興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