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防疫物資寧可過剩 不能不夠

││為了應付疫情的蔓延,防疫物資必須跟上腳步,疫情抑止時,當然出現防疫物資過剩的現象,政治人物不應該見縫插針。

國民黨彰化縣議會黨團與多名無黨籍縣議員批評,疫情過後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快篩劑堆積如山,民眾只要打疫苗,可領三、四十支試劑,為此痛批中央「浪費公帑」。衛福部長薛瑞元昨天出席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時反駁表示,當時大家一直講說快篩劑不夠,現在又事後諸葛,這種行為「很沒有同理心」。事實上快篩劑出現過剩,主要是疫情來得太猛烈,又不斷出現新變種,疫苗研發又需要時間,緩不濟急所造成。各國面對這次世紀大疫,都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因而出現搶貨潮,是很正常的現象。大家想盡辦法,希望取得各種防疫物資,從口罩、快篩到疫苗,都是如此,大家搶翻天。面對疫情難測,心生恐慌爭奪防疫物資,是人性使然。個人如此,國家也一樣,無不透過各種手段,設法取得對抗疫病的資源,來保護人民的健康。面對變化多端的病毒,政府採取緊急對策,提出亡羊補牢之計 ,是最起碼的工作。因病毒變化莫測,在防疫物品採購上,寧可過剩,不能不夠,不夠會出人命,誰能承擔這個責任?

因事發突然,防疫物資一開始大缺貨,等到疫情平穩下來之後出現過剩情形,並非台灣獨有的現象,而是各國普遍的情況。每一國家都想保護自己的人民,為防範疫情失控,危害人命,用盡一切手段搶口罩、快篩、疫苗。面對疫病全球蔓延開來,民眾驚恐之餘,動用可能管道取得防疫物資,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一點也不奇怪。但病毒來勢洶洶,供應鏈配合不及,供不應求;加上對新型病毒無知引發的莫名恐懼,因而發生種種瘋狂搶購亂象。隨著確診人數攀升,到處可見排隊搶購口罩或快篩試劑的畫面。從中國到歐洲、美國、亞洲,疫情日漸擴散,奪走無數人命,危害百姓健康,對國人造成極大衝擊。大批台灣民眾冒著寒風烈陽,在藥局門口大排長龍,連老人孕婦也不得不出門搶購的畫面,回想起來,不禁令人感慨萬千。日本政府雪中送炭,贈送疫苗給台灣,因此特別令人感動。政府除了鼓勵國內廠商投入生產研發之外,也透過國外途徑取得防疫資源。但非常時期採購並非一般商業交易,況且,疫情變化莫測很難精準估算實際需求,多做點準備,可保萬無一失,沒有一個國家能承受疫情失控的災難性後果。疫情稍歇之後,出現快篩劑過剩,是必然的現象。畢竟疫情難料,有備無患。防疫物資過剩要被罵,缺貨豈不是被罵得更慘?

以美國的情形為例,疫情初期,因個人防護設備(PPE)主要仰賴中國,出現嚴重缺貨情形,遂下定決心重組PPE與藥品製造供應鏈,以避免悲劇重演。即使如此,當疫情邁入第三個年頭,出現Omicron突變種後,還是再度出現快篩需求激增,國內製造產能不足,不得不再轉向中國廠商購買快篩劑的情形,還因此引發部分共和黨籍議員的批評。病毒突變,疫情難以掌握,防疫物資供應,要做到精準拿捏,本來就非易事。為確保民眾健康,寧可多準備一點,有備無患,不要事到臨頭,才來手忙腳亂,人仰馬翻,那要政府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