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餵藥案是烏龍還是造謠?真相不能沉底

餵藥案終究還是應該要回到事件的本質,畢竟民眾有知道真相的權利。圖為新北市政府說明處理過程。(本報資料照)
餵藥案終究還是應該要回到事件的本質,畢竟民眾有知道真相的權利。圖為新北市政府說明處理過程。(本報資料照)

幼兒園疑似餵藥案事件爆發至今一個半月,幼教總會近日發出聲明,指稱餵藥案「已經釐清」,呼籲全國教保人員恢復協助孩童用藥,並呼籲造謠者及酸民,能給全國幼教老師一個道歉,這個說法瞬間引爆網友強烈不滿。由於幼教總會一週前才公開表態,認為幼教老師被汙衊抹黑,要全國幼教老師暫停協助孩子服藥,讓家長自己想辦法,以此來抗議餵藥案對幼教人員造成的創傷。如今卻在整起事件仍有疑慮時又自行定調為一場烏龍,急轉彎的立場當然讓網友炸鍋。

餵藥案結束定調了嗎?如果用這句話來作街訪,從群眾口中得到的答案可能不會像幼教總會那麼肯定。套一句名偵探柯南的台詞來形容現在的餵藥案,其實「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也就是說,真相只有一個,但事實卻有好多個,像是媒體報導提到的中央與地方不同調、檢驗與判讀方式差異、用藥與查藥機制不健全,再加上社群媒體意見領袖涵括了各科醫生及許多親子議題取向的網紅,光是這些群體所認知到的事實就已經資訊爆炸,更遑論「#餵藥案不能沉」的社群標籤讓民眾持續關注這個議題,讓整個案件被強制的留在新聞線上。然而,幼教總會的二次聲明卻單方面的以部分事實來「宣告真相」,將餵藥案定調為已經釐清的烏龍事件,這種急於「結案」的做法跟心態的確有討論空間。

畢竟,社會需要的是餵藥案的真相,而不是各種為了掩蓋真相所刻意製造的事實。可惜的是,整起事件究竟是烏龍的假新聞,還是惡意製造的錯誤新聞,或是還有很多尚待水落石出的爭議未被揭露,太多疑問讓社會氣氛充滿猜忌。因為,只要到了總統大選期間,所有議題都會被冠上政治操作抹黑的原罪,刻意用某些片段的事實來掩蓋真相,這在台灣過往的選舉經驗中並不少見,不過那些在眾多事實之間擺盪的真相,到最後往往總是不了了之。

餵藥案難道也得如此嗎?即便台灣的出生率快要成為全球最末,少子化危機已經是麻木的日常,但卻還得面對「生得少、死的多」的現況,家長要把孩子安心養大可能都成為難事。中央跟地方政府要把餵藥案查個水落石出好像都很困難,遲遲沒有正式給全民一個交代,家長跟民眾要怎麼相信政府?怎麼放心生養下一代?

在政府機關沒有直接說出:「幼兒園沒有餵藥案才是真相」之前,用再多事實企圖取代真相的作法,短時間看起來是無法被台灣民眾與家長所接受。更進一步的說,餵藥案真相的兩端緊緊繫著的是家長與老師,而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角色將會因為真相的天秤最終傾向何方,弄清楚真相以後,這些爭議才有落槌定案的一天。

不過,距離總統大選還有六個多月,每個事件都可能被當成政治操作的一環,無所不在的假新聞或假議題也將充斥在各種訊息之間,這些現象挑戰著各陣營跟候選人的應變能力跟行事風格,也考驗著選民的對新聞事件與社會現象的判斷能力,選舉的政治操作跟永無止盡的假新聞可能會不斷地侵襲著你我的認知。

沒有好打的選戰,沒有好騙的選民,也沒有該受害的孩子、家長或老師。餵藥案終究還是應該要回到事件的本質,畢竟民眾有知道真相的權利。讓加害者得到應有的懲罰,受害者的冤屈也才能得以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