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入朝 農陣熄火


撰文=張瀞文(攝影/蕭芃凱、圖片來源/文化部、詹順貴提供)

紛擾多時的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人事案終於大勢底定,如果沒有意外狀況發生,來自彰化溪州的吳音寧應該可以順利接掌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

很多人可能會問吳音寧是誰?談到吳音寧,她頗負盛名的父親,詩人作家、現任總統府資政吳晟一定會被提起。除此之外,吳音寧本身也是作家,因親身參與中科二林園區「護鄉護農」運動一炮而紅,而她也是過去幾年鋒頭最健的社運團體----台灣農村陣線的重要成員。

有名又有位子,農陣堪稱社運入朝最大贏家

先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對於北農吳音寧人事案有些意見,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還親自上媒體幫吳背書,陳吉仲坦言:「吳音寧是農陣重要成員,是我推薦的人。」可見得蔡政府對這個人事案重視程度。

放眼看去英全政府,除了吳音寧是農陣重要成員,現任台北畜產公司總經理姚量議也來自農陣,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蔡培慧也是農陣重要成員,甚至內閣當中,現任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在入閣之前,也都曾擔任過農陣理事,是農陣重要幹部。

如果說蔡政府上台找了不少社運界人士進入到政府體系內任職,是想要透過社運團體帶來的新動力做體制內的改革,那農陣這個2008年才成立的社運團體就有五位進入到官方以及半官方體系內擔任要職,應該可以算是這波「社運入朝」的最大贏家。

對於多位重要成員進入到政府重要職位,農陣曾發布新聞稿表示:「對於成員擔任重要公職或黨職,秉持個人意願、維繫基本互動、暫離決策位置」的基本原則。

只是,在多位重要成員進入政府體系當官之後,農陣在最近多起重大事件上都沒有明顯的表態,且從蔡政府上台以來,農陣的運動能量,與過去似乎天差地遠, 不免讓外界質疑,長期致力於土地正義的農陣,是不是在綠營執政之後,已有被民進黨收編之嫌。

昔日剽悍拆政府,如今前瞻、農地違章合法化卻沒聲音

這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屬最近民間團體討論最為熱烈的「8800億元前瞻計畫」。

蔡政府最近因為8800億元前瞻基礎建設再度與過去友好的社運、民間團體槓上,6月12、13日接連兩天,包括前國策顧問郝明義、政大教授徐世榮以及經濟民主連合、地球公民、惜根台灣、台灣教授協會等14個民間團體才召開記者會,要求改正蔡政府提出的前瞻計畫其中的亂象。

其實在更早之前,4月下旬當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在立法院以1分鐘的時間迅速通過時, 曾經擔任過農陣理事長的徐世榮就已經會同及林口A7自救會、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經濟民主連合、惜根台灣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團體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靜坐抗議,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前瞻條例退回行政院重提。

綠營上台 農陣熄火

包括徐世榮在內的民間團體憂心的是前瞻計畫是繼續維持威權時代的計畫行政程序,不但繼續獨尊經濟效率,還完全排除其他重要價值,也排除人民參與。他們也質疑此計畫不尊重基本人權,若進行浮濫徵收及強制迫遷,許多人民將流離失所,因此要求退回行政院重提。

不管是這一波的前瞻或是最近最火熱的「反亞泥」事件,甚至去年的南鐵或是日本核食進口事件,細心的民眾可能會發現,從去年1月民進黨總統大選勝選以來,幾次的民團抗議活動或是行動中,過去在社運場合十分剽悍、行動力超強的農陣幾乎「沒有聲音」。

過去社運界一提起台灣農村陣線,許多人腦海裡浮現的就是「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這幾個字,確實2008年之後到2016年年初這一段時間裡,幾次號召農民上街佔領凱道、包圍內政部,拆政府的行動,農陣不僅動員力強,訴求明確,手段也相當剽悍,在社運團體中表現特別的搶眼。

不過2016年總統大選結束後,農陣不再活躍於社運界,農陣官網最近一次發佈新聞稿是在2016年的1月,如果說,2016年至今,幾次的社會議題因為跟農業關係不深,所以沒看到農陣的蹤跡,所以情有可原,那最近有關農地的重要議題,農陣還是沒有出聲,就有點說不過去。

最近經濟部打算讓「農地違規蓋工廠的業者合法化」,這個與農業農地關係重大的議題,過去要是發生在馬政府時代,農陣可能會發起「包圍經濟部」的活動,但是這次這個影響農地的重大議題,不僅沒看到幾位入朝的前農陣重要人士發聲,農陣本身在官網上也只寫了一篇「 農地工廠就地合法,環境成本誰承擔?」的文章,並沒有看見農陣有正式發出任何的抗議聲明或是新聞稿,這樣的行動力與過去動輒發動「拆政府」慓悍農陣幾乎判若兩人,讓很多關心社運的人很不習慣。

農陣重大議題未發聲 徐世榮:「很遺憾、很遺憾」

曾經擔任理事長的徐世榮已在去年8月離開農陣,因此今年不管是前瞻或是其他的抗議活動,他都是以自己的名義參加,不再掛農陣理事長的頭銜。

對於現在農陣有多位重要成員進入到政府體系,徐世榮坦言,這情況多多少少對於農陣的戰力造成影響,他也不諱言「農陣內部確實有意見分歧的問題,現在內部正在重組」,對於過去農陣在重要議題上相當活躍,但近一年來卻熄火,徐世榮欲言又止不願多說什麼,僅一再的說「很遺憾、很遺憾」。

一位過去與農陣關係密切的學者就說,不管是在體制內或是體制外都可以從事改革,社運界人士進入到政府體制內,因為過去在野,特別知道問題所在,其實是更能夠抓住問題核心,透過公權力從制度面做改革,來解決過去在街頭上沒辦法解決的問題。

說著說著這位學者話鋒一轉說,如果有機會進入到體制內,結果反而被體制給同化,那就可惜了。或許農陣以及農陣這幾位入朝當官的重要成員,現在都還處於角色轉換的摸索、調整階段,他們會透過什麼樣的形式在體制內做改革?還是最終會被體制給同化?現在論斷似乎還太早,這一切就讓大家繼續看下去。

延伸閱讀

■  亞泥礦權展限 是政委張景森「喬」出來的?
■  北韓釋放美國大學生幕後祕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