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克柏身家破兆卻常年只穿黑T恤、牛仔褲...6名人案例告訴你:人生往往需要「減法」而不是「加法」

大眾普遍認為物質主義、消費主義能讓自己快樂,比如擁有更多的金錢、不動產、地位、衣物、飾品、汽車、讚、關注……但是不斷滿足人的內在需求,並不能線性地增加內在幸福的程度,相反地,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刺激了人的欲望,讓內在更加焦慮不安。

和物質主義相對的,是極簡主義(Minimalism)。極簡主義的核心不是物質,而是自己的真實內在,所以極簡主義者會考慮如何把重心放在當下,放在自己的內在,放在最重要的關係上,而不是被自己的欲望拉得團團轉。《擁有越少,越幸福》(The More of Less)的作者約書亞.貝克(Joshua Becker),年紀輕輕就得到了令人羡慕的高職位、高薪,20多歲就擁有了名車、豪宅,但令人詫異的是,他發現自己的幸福感並沒有增加,反而經常感到焦慮苦惱。

後來約書亞的媽媽過世,他突然明白了人世無常、時間有限的道理。財富、名譽、地位變得不再那麼重要,被人讚美、羨慕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他要去體驗內在屬於自己的幸福快樂,而不再跟隨大眾的眼光和判斷標準。他丟掉了家中90%的東西,只留下288件不可或缺的物品,開始極簡生活。新的生活讓他的內心開始充實,讓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自由。

其實,看看我們身邊的人,是不是大多沒有找到內在真正的快樂呢?我們被忙忙碌碌的生活、工作牽扯,每一天都過得重複又平淡;有經濟壓力、拚搏的壓力;哪怕經濟條件不錯了,還是對未來充滿擔心,對他人比自己更好而心有不甘,總是想擁有更多;平時被海量的資訊打擾,連吃飯、走路都放不下手機;有家庭、朋友、工作等各種關係需要維護,把我們的時間又分走了很多;親密關係中的渴求、衝突、無奈,也時時刻刻揪住我們的內心。

我們的內在彷彿有種聲音: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得到了什麼,或者發生了某些特定的事情,或是我成了什麼樣的人,我就能夠真正地快樂和喜悅。因此我們為了完成內在這個聲音的要求而努力,而煩惱,而焦慮……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們把自己的生命、此時此刻的當下,視為一個問題。

我們感覺自己處在一個必須要解決很多問題的世界,除非這些問題都獲得解決,否則我們無法快樂,無法開始真正地生活,無法真正地放鬆。但是我們已經太熟悉了:某個問題解決之後,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因此,有很多極簡主義的實踐者,透過另外一個方向,透過放下,透過做減法,透過捨得,去體驗當我們放下內在不斷增長的欲望和需求後,會發生的是匱乏,還是令人驚訝的,有著完全不同的可能。

  • 美國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崇尚極簡,他的房屋裡只有一張愛因斯坦的照片、一個桌燈、一把椅子、一張床。他會花大量的時間冥想、靜心。如我們所知,他的產品也非常簡單、乾淨,他設計出如此簡約而不失美感的產品,就是他內在世界的反應。

  • 日本的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把自己的生活記錄成書─《我決定簡單的生活》,在日本掀起了極簡主義的生活風潮。

  • 在德國東柏林,女建築師依娃,房間的擺設只有一張白色的床鋪、一盞黃色的落地燈,除此之外,再無他物。她說自己寧可花十萬美元去買一幅心儀的藝術家的畫作,也不會花4千美元去買一臺自己並不需要的平板電腦。

  • 美國著名學者梭羅,只帶了一把斧頭,跑到瓦爾登湖邊建了一間小木屋,一個人在裡頭住了兩年兩個月零兩天,以驗證他悟出的人生真諦─一個人能夠滿足於基本的生活所需,就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 Facebook 創始人祖克柏,身家上百億美金,但他常年只穿黑色的T恤和牛仔褲,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選擇,減少心力的損耗,讓生活變得更加簡單。

這些人其實都是在做身心清理,他們不想還需要什麼,而是反過來想什麼東西是自己不需要的、可以去除的,然後把這些東西全部捨掉,讓自己內在的心靈、外在的時間,統統最大化,讓精神熵減到最小,讓精神熵的五種原力變到最大。

我們內在的小我並不知道唯一可以讓自己得到平靜喜悅的時機就是此刻,我們總覺得快樂是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當我們透過減法把內在的恐懼、欲望、焦慮清理到最少時,我們就會得到一種內在滿足的平靜,而這種平靜,可以讓我們焦慮的內心、小我得到放鬆。由此,我們內在真正的聲音、如何過好自己生活的真實想法,這樣更本質的要求開始浮現出來。

當然,我們並不需要像某些極簡主義者一樣極端,把房子賣掉、把東西清空……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其中的精髓,也就是放下對不斷增長的欲望、安全感的追求,真正心無罣礙地去過自己想要的快樂生活。曾經想要擁有更多來獲得快樂,但是我們現在發現,原來反其道而行才可以獲得快樂,那為什麼不去嘗試呢?

我看到網上有個例子:有個男生,他擁有幾百件服飾、鞋子擠滿衣櫥,各種包包、電子數位產品也應有盡有,花了很多金錢和時間淘來的物品擺滿了整個房間,但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感到工作和生活都非常壓抑,被醫生診斷出有輕度抑鬱和躁鬱症的傾向。

後來看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我的家裡空無一物》等關於極簡身心清理的書、影集,他告訴自己,人生要開始做減法了。他與原來99%的所謂的朋友斷絕了往來,開始健身、調理身體,也將擁有的物品做了清理。他的身體逐漸健康起來,人際關係良好,家庭幸福,還添了寶寶,有了自己的公司,實現了心靈層面的極簡。

掌控生命的品質

想要掌控生命的品質,首先,不能向基因屈服,不能跟隨本能的貪婪、執著、混沌,因為本能的力量總是把我們拉向混亂。

第二,不要跟隨所謂的感覺。在精神熵很大的時候,你的感覺都是混沌不清、錯誤的。跟隨感覺,往往是在跟隨混亂的、下墜的力量。

第三,不要跟隨底層的欲望和所謂的快樂,不要跟著貪、嗔、痴走。人在低意識的時候,偏向於貪圖身體感官方面的快感,越享樂,越懶惰,越無力。

第四,生命的品質在於控制意識的能力:我們的意識很弱小,潛意識卻很強大,意識只能同時處理7種資訊,人腦一秒鐘內有意識處理的訊息量約為126比特,也就是60個中文字的訊息量。我們的注意力從海量的資訊中挑選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處理,但是絕大部分的內容並不會進入意識,而存在於潛意識裡。

就像管理一個10萬人的工廠,作為老闆,你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在做什麼。人類的身體有上萬億個細胞,你更不可能知道它們在發生什麼。我們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意識,就相當於一位老闆管理工廠,只能透過各級主管彙報的方式,去管理整間公司的員工。

第五,我們需要更加自律。自律和規則是我們精神熵變小的加速器,我們必須成為自己的管理者和監督者。佛洛伊德的理論把「我」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我們要加強超我,降低自己的精神熵,成為自己的約束者。

第六,不要從眾。如果別人看短影片,你也看短影片,別人雙11搶購,你也雙11搶購,那麼很有可能你已經掉到大多數人都無法擺脫的引力裡面了。

大部分人的覺悟都是跟隨欲望走的,所以我們不能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們需要降低自己的精神熵,透過從事極簡身心清理的生活實踐,來達到自己內心的極大豐富和專注。

身心清理的關鍵不是扔東西,而是看見之前為什麼會有混亂的狀態,為什麼會有亂七八糟的並不需要的物品,為什麼會貪婪地購買,需要意識到這是因為你的精神熵太大,內在心性的混亂度太高。透過外在的清理、內在的調整,我們把自己調理得更加乾淨有序。內在有序,外在也會顯化,看上去我們擁有的東西少了,其實我們擁有的更多了,我們擁有更高的效率、更強的執行力,更加能夠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作者簡介_盧熠翎

知名心理學作家,張德芬空間合夥人兼CEO。美國 NLP University NLP國際導師、系統排列導師、科學催眠師、心理諮詢師。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練習不想要》


更多今周刊文章
遺產繼承裡,比起錢少更多人怨的是父母偏心...律師給長輩的分產5提醒:別讓百年後子女為爭產決裂
永豐金(2890)申購最後倒數,我要拿7.5萬抽籤?抽到要賣嗎?達人:2個理由我一定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