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廟綁大選? 印度教民族主義仍是選舉靈藥待觀察

印度大選專題3(中央社記者林行健新德里2日專電)印度第18屆國會下議院選舉於3月下旬開始候選人提名程序,直到4月19日才舉行第1梯次投票。但許多觀察人士認為,選戰早在1月22日,也就是羅摩神廟開放、神像開光當天,就已揭開序幕。

1月22日中午,印度教聖城阿尤德亞(Ayodhya)羅摩神廟(Ram temple)周邊,「Jai Shri Ram(羅摩勝利)」的歡呼聲震耳欲聾,數以萬計的信徒情緒高昂。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親臨,為供奉在裡面的羅摩神像主持開光儀式,即使神廟本身還在趕工中。

基於歷史情結,阿尤德亞城一直是宗教風暴的中心。印度教徒相信,這裡是神明羅摩(Lord Ram)的誕生地,500年前穆斯林入侵,拆毀了羅摩神廟,改建清真寺。

為尋求「宗教正義」,數個右翼團體於1992年12月召集15萬人示威,群情激憤之際拆毀了這座清真寺。這個事件為當時還在起步中的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帶來了崛起的契機。

印度14億人口當中,至少有8成是印度教徒,大約1成4是穆斯林,其他如基督徒、錫克教徒又更少。分析人士指出,選舉時若以宗教來劃分陣營,那麼「得印度教徒者就可得天下」。

或許BJP自己都沒有想到,復興印度教竟然就是凝聚全國印度教徒的密碼,下議院席位也從1984年的2席,一路增至現在的293席。

羅摩神廟重新在聖城拔地而起,象徵印度教的凱旋歸來。意氣風發的莫迪發下豪語,「本屆大選,執政聯盟將在下議院拿下400席」;印度下議院的總席位現為543席。

在反對人士的眼中,這已不是BJP第一次操弄「印度教性」,而這個詞也經常被視同「印度教民族主義」。

1月間,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Varanasi)地方法院援引歷史依據,批准印度教徒進入當地一座清真寺的地下室,依印度教儀式作禮拜;2月間,北阿坎德省(Uttarakhand)把一間被認定為違章建築的清真寺拆除;3月間,印度政府放寬鄰國遭「宗教迫害」的非法移民入籍程序,但放寬對象排除了穆斯林非法移民,理由是穆斯林在這些國家未受迫害。

「許多人分不清『印度教』(Hinduism)和『印度教性』(Hindutva)的差別。印度教是一種宗教信仰,印度教性則是一種政治意識形態。」印度上議院議員、伊斯蘭教徒克漢(Javed Ali Khan)向中央社記者說明。

克漢補充,持「印度教性」思維的印度人認為,印度理應由印度教徒主導、印度教徒應該高人一等。

他語重心長地說,如果印度想跟其他國家競爭,就不能陷於無止境的意識形態鬥爭,「如果我們沉迷於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那麼國家怎麼成長?我們應放下偏見,共同為國家發展努力。」

另一方面,BJP在北方邦(Uttar Pradesh)米魯特市(Meerut)的選舉戰將、現任邦議會議員阿加渥(Amit Agarwal)不諱言羅摩神廟的重建鼓舞了無數印度教徒,但他同時也嚴詞否認BJP政府壓迫其他宗教。

「印度教徒在500年前失去了羅摩神廟,BJP從1986年就開始透過政治、社會、文化以及宗教等平台,為神廟的重建奔走、出力。如今承諾兌現,民眾當然開心。」阿加渥說。

記者造訪阿加渥之時,他正在自己出錢修建的印度教神廟中進行敬拜儀式。作為虔誠的印度教徒,阿加渥對「印度教性」有不同的解讀。

他說:「印度教性是一種好的思想體系,不僅是對印度,對全世界也是。它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

阿加渥舉例,南亞與東南亞很多國家都受到「印度教性」的影響,以泰國為例,很多人信仰印度教神明,如羅摩、猴神哈努曼(Hanuman)等,而印尼的國家航空公司名為嘉魯達(Garuda),就是印度神話裡的大鵬金翅鳥。

面對部分外媒指控BJP製造宗教仇恨以鞏固選票,阿加渥反駁,BJP從來沒有禁止任何宗教禮拜,「每一個人都有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我們從未把任何一位穆斯林從清真寺裡拖出來」。

但阿加渥補充,如果有人想以宗教之名來削弱印度人的民族心或愛國心,那又另當別論,任何人企圖干擾印度社會安寧,不論信奉什麼教,都會受到法律制裁。

印度本屆大選分7個梯次投票,選舉進入下半場之後,觀察人士認為選情出現微妙變化,BJP的選票有所流失。

或許反對黨領袖之一、德里首長克里瓦爾(Arvind Kejriwal)的被捕及暫時交保,讓在野陣營得到同情票;又或許政論網紅抨擊BJP的影片在年輕選民中發酵,民眾的關注焦點開始從羅摩神廟轉向就業、通貨膨脹、經濟成長等民生議題。

一名資深印度媒體人向中央社表示,過去一、兩年,印度經濟規模超越早年的殖民國英國,躋身全球第5大,國際地位也因地緣政治及成功主辦20國集團(G20)峰會而大幅提升,BJP本可加大宣揚政績的力道,而非強打印度教民族主義牌。

他補充,2019年的下議院選舉,BJP席捲北印度人口大省的選票,但如今這些支持者當中,有一部分因生活困苦而想換黨做做看,「激情過後終究要回歸民生議題,餐盤上有烤餅才最實在」。

莫迪的得力助手、內政部長夏哈(Amit Shah),5月18日在德里的一場造勢活動上,再次抨擊在野陣營不支持羅摩神廟的重建工作,而且神像開光時還拒絕到場。印度教民族主義是否仍是選舉靈藥,幾天後就可以揭曉。(編輯:周永捷)11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