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肌肉僵硬吃藥罔效 可採幫浦注射鬆弛劑

腦中風、腦創傷的患者常有「神經性肌肉僵硬」的後遺症,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醫師曾仁河表示,有些患者口服最大劑量的肌肉鬆弛劑仍無顯效,必須採用幫浦式注射肌肉鬆弛劑,但此注射藥需專案進口,無健保給付,約4成患者無法長期負擔。 曾仁河醫師指出,大腦、脊椎受損使得神經系統無法將動作訊息正確的傳遞到肌肉組織,引起肌肉僵硬強直(痙攣)症狀。常見合併痙攣疾病為腦性麻痺、大腦損傷、脊椎損傷、中風、多發性硬化症。 病患肌肉僵硬導致劇痛不適,以及肢體關節活動困難併攣縮,意識不清的病患則因肌肉僵硬使得生活照顧困難,且容易產生壓瘡。除腦中風、腦創傷患者,腦性麻痺患者也常發生。 神經性肌肉僵硬強直原因來自中樞神經病變,尤以脊髓損傷與腦傷如創傷與中風為主,尤其意識清楚的神經性肌肉僵硬強直必須接受治療。 傳統治療包含藥物治療與物理治療。藥物為肌肉鬆弛劑,物理治療則為被動關節活動、肌肉按摩伸展、與肌肉關節熱敷。然而少部分的個案已服藥到最大劑量,但仍呈現劇烈僵硬強直,容易產生痛苦、併發症,與照顧上的困難,此時便可考慮採取脊髓腔內藥物注射。 醫師進一步指出,療程包含手術植入脊髓腔給藥導管與皮下給藥幫浦,幫浦內藥物充填與電磁感應式劑量調整,但健保完全不給付,一年藥費約16萬元,每7年需更換幫浦,一次約需30多萬元,對許多病患是沉重負擔,無法持續使用到最佳有效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