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和會聲明】美中貿易結構改變關頭,老朽工商團體若不作為就換人吧

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訪台,原本傳出將進行台美商業經濟高階對談,事後澄清原來是建立對話機制,過程中,台灣代表性工商團體卻傳出雜音。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也是台玻集團的二代經營者林伯豐,在柯拉克到訪前,先是主動炫耀受到美國在台協會邀請出席餐與台美經濟對談,卻又稱「愈高階的官員來台灣,台灣的本錢就愈低」,之後聽到沒有實際對談時,更表示:不管對談有無取消,他都決定不出席,工商協進會也不會派代表參加。

台灣是以商立國的國家,工商產業是台灣的根本命脈,福和會一向提倡企業精神治國,也時時呼籲政府須傾聽產業界第一線的聲音,福和會認為,經過市場競爭而能存活茁壯的商業領袖,在其專業領域的意見,遠比學界或是政府閉門造車值得參考。

然而,過去政府經常與傳統大工商團體請教,所制定的政策為何卻總是與產業需求脫節、荒腔走板?此次工商協進會的反應,正好是一個代表性的現象,顯現老舊工商團體與時代脫節,無法反應真正企業界需求,無法應對市場趨勢變化。

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太平洋兩端形成「美國世界市場、中國世界工廠」的經濟軸心,這使得中國的改革開放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也讓美國從傳統產業製造中解放出來,而能誕生半導體科技、創造消費性電子產品,進而進入高科技運算時代。台灣也在這個過程中,加入這樣的美中軸心,而能輕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然而,有利必有弊,這個過程中,中國不斷鑽取貿易組織的漏洞,藉由美國過去民主黨政府的睜隻眼閉隻眼,不斷巧取不當貿易利益,造成美國內部產業結構嚴重失衡,高科技產業以外的製造業大幅萎縮,但中國本身也深受其害,迎來所謂「紅海」,企業毛利率降到扣除社會成本後實質為負,而台灣也同樣遭受產業空洞化,產生實業不振,薪資停滯,卻熱錢流竄,造成房地產暴漲等等問題。

任何產業趨勢都有開創、成熟、衰退與終止,美中貿易軸心也不可能例外,種種現象顯示這個軸心已經到了不可再繼續下去的時刻,即使川普沒有大力掀起美中貿易戰,美中貿易軸心也早已經出現太多失靈即將斷裂的情況。川普只是因應這個軸心斷裂的新趨勢,提早出手導正過去美中貿易積弊。

台灣過去在美中貿易軸心中參與極深,如今面臨軸心轉換,是攸關生死的大問題,以林伯豐的台玻集團而言,根據台玻集團2019年年報,有高達86%銷售量、72.8%營業額來自中國,這是雞蛋已經完全放在同一個籠子中的高危險情況,任何一家有理性的企業,若發現自己的銷售竟有近9成完全來自同一個國家,不論美中貿易軸心是否出問題,都應該積極進行風險分散。

台灣整體而言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高達4成,雖然比例上沒有林伯豐的台玻集團那麼高到離譜,但仍是嚴重過度集中,其中,許多是台美中三角貿易所造成,亦即台灣出口到中國後加工轉口,最終仍是出口到美國,因此,台灣要降低對中出口依存度,最快速的辦法,就是「脫中返美」,不再經過中國「過一手」,將原本中國環節「鮭魚」回流,出口不經中國,直接供應給原本美國的最終客戶。

此次柯拉克訪台,背後及川普的台海產業戰略,即是「供應鏈脫中」,柯拉克以國務院代表身分走訪全球,正是為川普政府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與中國脫鉤,拆解「紅色供應鏈」。台灣當前也正需要「供應鏈脫中」,最終出口國美國正在大力推動,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尤其是對中依存度越高的企業,越需要盡快了解美國會做出何種安排。

在談判時,對方層級越高,越能直接決定政策,會談也越有意義,過去工商協進會與政府會議,總是希望層級越高越好,最好是總統或行政院長出席,如今與美國談攸關未來生存的重要貿易方向,最起碼要了解美國的政策走向以利從中取得最大利益,或甚至可與美國要求協助轉型,美方越高層級來訪,對台灣的產業界幫助越大。這是一般常理即可了解的基本常識。林伯豐卻害怕層級太高,之後又代表工商協進會拒不出席。

工商協進會成立於1952年,過去在黨國時代,黨國允許的各大工商團體是專制政府由上而下控制企業界的長鞭,到了民主化時代,工商團體需轉型為由下而上真正反應產業界需求的組織。從林伯豐對「供應鏈脫中」如此攸關產業生存議題的反應看來,我們不得不說工商協進會可說與時代脫節,與產業界的需要脫節。

若老舊工商團體無力協助台灣的企業前進,只會造成阻礙,向政府提出的建議也總是換湯不換藥,無法推動真正重要的改革,那麼,不如就「閃邊站,換專業的來」吧,傳統大工商團體若不轉型改革,就請自我淘汰於時代的洪流中,莫再占著茅坑不拉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