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心得】活在當下,福慧自在

文 /  吳演茂

參加2023全臺教師聯誼會,我像善財53參(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是佛教一項非常重要的寓教經典 ),學習每位菩薩分享的修學法門。每位菩薩透過個人的才華智慧,消除自我的煩惱習氣,逐漸內化產生平等性智。平等心生了,有教無類,智慧就來了。智慧就是大善根,就是未來的大福報。活在當下,隨順因緣,福慧雙修。華嚴經開始於世主妙嚴品,把與會的大眾,叫做世主,標明他們個個獨特修學的法門,自我肯定,自己能夠做得了主,任何法門都成就了福慧自在。

為什麼要跑到後山花園辦活動呢?

花蓮的地名由來,是臺語的「迴瀾」。 溪水入海的時候,會產生迴旋的波濤。菩薩行,在迴旋向上的時候,迴瀾素波,觸石奮出。太陽在海面昇起,太平洋的曙光,讓大家憶佛,念佛。

住在優質的藍色貓頭鷹民宿,清晨在蟲鳴鳥叫中醒來。拉開窗簾,就見遠山含笑,整天吃好(段,觸,意,識,四食),玩好,睡好…

讓人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

我這輩子,用我的福報來做什麼?

蕭文傑菩薩 彈唱生命之歌,無憂無慮,共唱光陰的故事

他自訂人生三個階段:接受供養,供養他人,自覺覺他。

在到達事業巔峰的時候,就急流勇退,甘願做自覺覺他的蕭郎(臺語:瘋人)

退休時,送給自己的禮物,是一套吉他和音響設備。重拾年輕青春時代的夢想愛好,拿起吉他,開始唱起了屬於自己的歌。一整個下午無憂無慮,大家共唱光陰的故事,沉浸在校園民歌回憶之中。

他像禪師一樣,突然丟下一句話頭:

計較,比較。

每個念頭,每一個行住坐臥的動作, 是在計較,比較? 還是自覺覺他的善法?

當沒有了名片上所有的職稱,頭銜,地位的時候,那個時候,我是誰?

心中無事,一切就會平安無事。

許仁壽菩薩,從三個面向講述如何過「無憾的人生」。

生活 要快樂

生命 有意義

生死 要自在

相互依存

生滅變易

不能做主

透過「八識熊掌圖」,表達八識架構,一條直線開展無始無終,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進入下一期生命的時候, 前六識滅掉了, 帶著這一生中一切起心動念,儲存在七八兩識的種子,進入下一生, 讓種子發芽。

人,這一輩子就是來受報和還願的。

年金改革因為甲方違約,退休金變少了。每位老師都深切體悟箇中滋味。

黑字的慣性思考,會是無盡的抱怨;而轉換為紅字的另類思考,能每天睡到自然醒,每個月還能領到4萬多,比起現在每天努力工作的年輕人,領得還多,實在非常感恩!

與人相處的主張  四感

感恩, 使我們成長的因緣

感謝, 給我們歷練的機會

感化, 用佛法轉變自己

感動, 用行為影響他人

第二天戶外禪。我們在燕子口觀水,聽禪。

九曲洞, 迎風,遠眺魚躍龍門。

松樹下乘涼,咖啡,紅茶禪。

在松樹下,石頭上入坐,體驗深山情趣。一整天自由無羈,不可追躡,恬淡無憂。

白楊步道,當我們走出了第一個隧道之後,溪水由濁變清,逆向而行。逆12因緣,橫逆思考,由假入空。

部分路段因為落石崩塌而封閉。

這時候,突然一場雲雨等待著我們,澆透了我的思緒。

聽雨。

我想起了東坡吟: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聽著雨的穿林打葉聲,思想起人生旅途中的風風雨雨,深信佛法,一身忍辱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相信菩薩願行,會讓風雨慢慢地緩和圓融;雨漸漸大了,每一滴落在身上的雨,滴滴在心湖上泛起漣漪,不得已只好撐起雨傘。回顧一路來蕭瑟不安的心情起落,觀水聽雨,觸境即破,餘悸猶存,尚有遺憾。

哈哈!難得假裝瀟灑自在!

回程走進潮濕黑暗的隧道中,完全看不清自己。隧道盡頭的光亮,是希望,是願力。以願導行,在接近隧道的盡頭時,由空返假,前方有菩薩唱起了菩薩行:

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

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

為利眾生故,不畏諸苦難。

若眾生離苦,自苦即安樂。

發心學佛者,即名為菩薩。

菩薩最勝行,悲智度眾生。

我的眼眶濕了。

空觀,去我執;

假觀,修平等。

真空妙有,有趣的是妙有。

蝸牛蔬食餐廳

聽到鄰座老師分享,照顧特殊生的體驗。如何讓自己在心念上面,看到外境, 能夠放得下外在的執取。一樣在看,每個人看的角度,需求,執取都不一樣。一切好壞,厭惡,執取,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心念的造作。人,時代,世界,因緣,都一直在變。能看到真理,就不會再執取了。不是外境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我們對外境的執取,才是造成了輪迴的因。面對這個五蘊六塵,能不能不沾染塵,不要執取。身陷在裡面,還是要生活,還是要接觸,還是要沾染。就像父母對孩子的關係,其實是沒有束縛,從精神上的,也就是法身慧命上去看到,沒有福,沒有業的感受著,把所有的一切還給他自己。把一切還諸天地, 臉上自然會露出微笑。

演本法師帶領大家回到當下,重新實作調身,調息,調心的禪法精要。藉由禪修讓頭腦身心都放鬆,動靜有節,回歸生活的開朗清晰。

接著開示了一些佛法的基本概念。

六祖壇經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先練習讓心念,不要在貪嗔癡的妄念上面打轉。

放鬆,就是身心合一。

因緣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真空妙有,有趣的是妙有。

華嚴相互依存的關係,萬法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絕非處於對立面

隨喜功德,是非常重要的功課。對於不喜歡或討厭的人,要給予祝褔,逆緣就會漸漸地轉化。

以願導行

行,是依照著佛法,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實踐菩薩行。

願,是方向,目標,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願。

我熟讀了自己身心的產品說明書嗎?

花的攝影

社區的小花園,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花綻放,讓她能盡情地發揮。十年磨一劍,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完美的呈現,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磨練。通過巧妙不帶任何期待的藝術構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隨緣地融入“花”和“禪”的意象。

前一萬張作品,都只是練習,精益求精。為了取景,蹲的腰痠背痛,去練瑜伽,讓身體柔軟,下午的花被豔陽曬久了,色彩光鮮明亮會轉化為垂萎凋暗,少了深刻的靈動。

每個作品匠心獨具,跳脫以往慣性。

亮點,景深,光影,發揮到淋漓盡致。花是禪,禪是花;花非禪,禪非花。

老師提醒我們,要熟讀相機的產品說明書。那是初學需要的基本工匠技術。

我熟讀了自己身心的產品說明書嗎?

日月潭的霧

潭面彷彿覆上一層薄紗,夢幻景緻,飄滿仙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同的角度,時間,捕捉出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高美濕地意像。

沒有一次的因緣和合是相同的。

沒有常住不變的事物,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換一個角度,沒有期待的心態,才能創造出完美獨特,Free and calm的作品。

重新燃起了向前走去的熱情

參加2023全臺教師聯誼會,我像善財53參,學習每位菩薩分享的修學法門。每位菩薩透過個人的才華智慧,消除自我的煩惱習氣,逐漸內化產生平等性智。平等心生了,智慧就來了。智慧就是大善根,就是未來的大福報。活在當下,隨順因緣,福慧雙修。華嚴經開始於世主妙嚴品,把與會的大眾,叫做世主,標明他們個個獨特修學的法門,自我肯定,自己能夠做得了主,任何法門都成就了福慧自在。

3天的課程,雜花莊嚴,讓大家重新燃起了向前走去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