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大學求職網路聲量 輔大奪冠
【愛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畢業季到了,儘管疫情持續,應屆畢業生仍忙於求職,2021年全台私立大學的求職聲量,由位於新北市新莊區的輔仁大學奪冠!二、三名分別是淡江大學與文化大學。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了《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排名台灣私立大學在求職出路的網路聲量,也分析這些私立大學各自提供什麼產學合作或跨領域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在求學時期就能接軌業界。
NO. 1 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擁有橫跨文學、理工、法律、傳播等領域的多元科系,加上有醫學院及附設醫院,學群資源豐富完整,可以跨領域選修不同課程,培養多面向的能力。
疫情期間,輔仁大學化學系及醫學團隊攜手萬泰科技,合作實驗將ACT銀銅鈦濺鍍技術廣泛應用於口罩等防疫用品上,提升防疫量能,在醫療實戰上發揮即戰力。同時,2021年3月,輔仁大學與新北市政府合辦校園徵才博覽會,邀請46家知名廠商進駐校園,學生可以面對面向企業請教就業資訊、繳交履歷,提早了解就業市場現況,共釋出2,000個職缺,學生踴躍參與,初媒合率達41%。
NO. 2 淡江大學
因應AI時代來臨,淡江大學於109學年度新設立「AI創智學院」,與穩懋半導體、信邦電子等企業簽約進行產學合作,結合線上學習與實體課程,學生不僅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時間,還能加強跨領域實力。
2021年3月,淡江大學與新北市政府合辦就業博覽會,邀請94家廠商參展,開出超過3,000個職缺,初媒合率達41.2%,除了實體徵才,同時與1111人力銀行合作,提供線上就業管道,提高就業機會。
NO. 3 中國文化大學
文化大學因歷史悠久、系所與學生人數眾多,在各產業擁有龐大的校友資源,成為畢業生求職的優勢。近來文化大學用積極活潑的方式經營社群新媒體,讓學生快速了解校內外資源,文化大學時常透過臉書粉專提供實用職涯資訊,在LINE上分享校內最新活動,還替師生設計LINE貼圖,掀起討論熱潮。
另外,文化大學掌握到「大學永續」的全球熱議趨勢,將菁英書院性質的「曉峰學苑」與聯合國永續指標連結,邀請社會企業界的領導人擔任學苑導師,鼓勵學生以創新概念投入社會關懷與環境議題,培養學生的企劃實力與合作能力。
NO. 4 東吳大學
深耕法學與商學領域的東吳大學,為了強化產學合作,積極推動企業參訪、學生實習方案、企業說明會與校園徵才、學術與產業合作交流,加上看中未來無論何種領域的人才都須具備數位科技能力,東吳大學更成立多個校級研究中心,包含海量資料分析中心、巨量資料管理學院、人工智慧應用研究中心等,透過開設數位自主學習課程,提升學生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再搭配與產業合作,將知識運用於實務工作。
NO. 5 逢甲大學
逢甲大學位於台中精密機械、傳統光學等產業核心地帶,以此優勢創立「逢甲大學國際產學聯盟」,邀請國內外企業加盟,整合校內教師、研究資源及企業經驗,藉由產學合作,達到高階人才訓練、就業輔導等目標,已有多家知名企業響應,包含台灣製程設備大廠志聖工業將在逢甲大學建構人才培訓營、技術研發營地;帆宣集團也與逢甲大學與合作打造亞太首座全應用型5G專網實驗場域。
NO. 6 東海大學
東海大學近幾年在AI跨領域的人才培育上不遺餘力,不僅聘請資深重量級師資,擔任管理學院「產業智慧轉型中心」榮譽講座教授,同時還與美國亞馬遜AWS合作成立「雲創學院」,只要是東海大學大學部二年級以上學生,皆可申請就讀雲創學院學分學程,惟工工系、資工系、電機系、應數系、資管系、企管系等6系具優先申請資格。由於AWS認證為國際級認可,學生修課完畢通過認證後,能對就業與薪資大有幫助。
NO. 7 中原大學
為了減少產學落差,中原大學與晶片大廠Intel、鴻海科技集團、邊緣運算領導廠商凌華科技合作,於中原資訊工程學系推動全台首創的完整機器人作業系統(ROS 2)及AI課程,亦為全球少數幾間完整開授機器人作業系統的大學,投入專業師資與百萬設備,打造中原AI機器人5G專網實驗室,讓學生在資源豐富的環境學習,更了解產業需求,畢業後無縫接軌進入業界,成為AI人才的即戰力。
NO. 8 世新大學
以新聞傳播教育起家的世新大學,除了有歷史悠久的「世新廣播電臺」供學生實習研究,還善用其優勢與多個Podcast平台合作,於109學年度推出18檔結合課程的Podcast節目,讓學生們從實作中掌握課程內容、跟緊傳播新趨勢。世新大學近年還新蓋「全媒體大樓」,與跨系所、跨產業專家合作,打造4D試片室、專業主播台、實景與虛擬主播棚等新穎設備,並開設相關課程,讓學生與業界接軌。
NO. 9 義守大學
設有醫學系的義守大學,擁有發展健康醫學的優勢,於2020年8月新成立「智慧科技學院」,並開設全校必修通識課「健康醫學密碼」,結合AI人工智慧與健康醫學知識,藉由跨學系混班上課,讓來自各領域的學生激盪出不同的思想火花。
義守大學推行校園雙語化已超過10年,在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學生不只是跨領域學習,更是跨國界思考,接軌國際。
NO. 10 中國醫藥大學
中、西醫兼備的中國醫藥大學,自109學年度起,將部分科系從原校本部遷到新建的水湳校區,下重本投入教學研究資源,結合AI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精準醫學等領域。
中國醫藥大學在COVID-19研究上亦有亮眼表現,校長洪明奇院士帶領新冠科研究團隊,在科技部「COVID-19之標靶藥物開發」計劃協助下,開發出對抗英國與南非變種病毒的抑制劑,可見其在醫療應用上的實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