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藝文 精采盛宴

記者劉昕翊/專題報導

今秋季節,懷念情緒吹入展間!「公主駕到!清代文獻中的公主身影」梳理文獻,呈現清代公主們的一生;「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特展首度從輿圖、器物、服飾等多元角度展示「琉球王國」文化;「遇見卡夫卡Kafka in Taiwan:卡夫卡逝世100週年紀念特展」透過多元跨域形式,認識世界經典文學與臺灣文學作品的關聯;「心繫臺灣:王育德文物捐贈展」藉劇本手稿、眼鏡、鋼筆等文物,向民眾介紹第一位臺語博士。

「公主駕到!清代文獻中的公主身影」清代公主真實人生揭密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日起至12月1日文獻古籍特展「公主駕到!清代文獻中的公主身影」,透過「皇帝的女兒」、「家當大開箱」、「聯姻任務」、「說再見太匆匆」、「結語:回望公主」等單元,從記錄公主資料的〈公主表〉、公主嫁妝內容的〈固倫公主陪嫁粧奩清單〉、乾隆為聯姻公主親撰的〈誌固倫和靜公主婚禮詩〉,到為平均壽命只有26歲的公主們所做的祭文如〈祭莊靜固倫公主四妹文〉等,爬梳、展出多件清宮檔案文獻,呈現常為戲劇、小說主角,真實樣貌卻鮮為人知的清代公主的生命歷程。另展覽也與臺北市立松山高中、臺中二中、故宮夏令營參與學員展開合作,徵集當代大眾對於公主的記憶、看法及經驗,並規劃成為「公主快問快答」、「我們所畫的公主」等展示內容,展現博物館與觀眾互動的成果。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2樓(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00。票價:國人優惠參觀券150元、敬老優惠參觀券75元、普通參觀券(外籍人士)350元。

「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一探琉球王國500年歷史

據日本去年觀光統計,臺灣人占沖繩觀光客近42%居冠,但對其歷史文化、前世源流是否了解呢?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緊跟國人動態,即日起至12月1日推出「萬國津梁:東亞海上的琉球」特展,分為3個單元陳展文獻、輿圖、器物、書畫及服飾等共計154組件珍貴文物,讓國人不用出國,也可一探琉球王國500年的歷史,其中更有限時展出的「三彩三耳壺」、「紅色地龍宝珠瑞雲文様紅型平絹袷衣裳」及「黄色地流水鍵菱繋文様絣紬衣裳」等3件日本國寶,是臺灣首度從多元角度展示「琉球王國」文化。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S101展廳(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00國定假日及星期六、日0900-1800。票價:參觀券150元、敬老優惠參觀券75元。

「遇見卡夫卡Kafka in Taiwan」VR虛擬實境走進文學經典

今年適逢卡夫卡逝世100週年,其作品進入臺灣後影響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匯聚捷克、德國及臺灣3地藝術家,打造多元跨域陳展形式,包含,為紀念卡夫卡逝世100週年的漫畫傳記《Komplett Kafka(完整的卡夫卡)》海報、體驗由歌德學院與獨立遊戲工作室查爾斯遊戲合作開發、並由捷克中心臺北支持繁體中文翻譯的電腦遊戲《卡夫卡大冒險》,以及捷克多媒體藝術家米卡.強生(Mika Johnson)參與創作的VR虛擬實境體驗等,邀觀眾走進卡夫卡經典作品的世界,同時持續達成推動文學走入日常的目標。地點:臺灣文學基地創作坊(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票價:免費。

「王育德文物捐贈展」感受首位臺語博士心繫臺灣

適逢臺語博士王育德百歲冥誕,國立臺灣文學館即日起至明年4月6日在館內展覽室E策劃《心繫臺灣:王育德文物捐贈展》,展出多件相關文物,包含王育德1950年自傳性小說《漂泊的民族》日文手稿、劇本〈僑領〉手稿,以及其平日配戴的眼鏡、伴隨其書寫無數文稿的鋼筆,讓民眾不僅近距離感受作家精神,也進一步認識第一位臺語博士,也是首位在日本大學開臺語課的教授,更是第一位於戰後編演臺語舞臺劇的劇作家。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中西區湯德章大道1號)。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800。票價:免費。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日起至12月1日文獻古籍特展「公主駕到!清代文獻中的公主身影」。 (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官網)

學員們在策展人蘇峯楠引導下,一睹清代文獻裡的公主風采。 (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臉書)

日本國寶「三彩三耳壺」在特展中限時展出。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提供)

特展將展出由那霸市歷史博物館典藏的日本國寶「紅地龍寶珠瑞雲紋紅型平絹袷衣裳」。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提供)

適逢卡夫卡逝世100週年,臺灣文學基地即日起至10月13日推出「遇見卡夫卡Kafka in Taiwan:卡夫卡逝世100週年紀念特展」。(臺灣文學館提供)

展場可體驗捷克多媒體藝術家米卡.強生(Mika Johnson)參與創作的VR虛擬實境體驗。(臺北歌德學院提供)

適逢臺語博士王育德百歲冥誕,國立臺灣文學館精心策劃「心繫臺灣:王育德文物捐贈展」,展出多件文物。(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

王育德劇本〈僑領〉手稿。 (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