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科學攝影特展 一覽生態奇觀與自然美景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暑假前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今(19)日公布,即日起至明年4月20日推出全新《微塵競色≋第8屆科學攝影特展》,展出66組全球華人投稿、脫穎而出得獎的科學攝影作品,涵蓋陸地、海洋、天文等10餘種主題,鏡頭下以微距攝影呈現微生物培養基裡的結晶、遙遠天邊的美麗星團與銀河,歡迎科學迷、攝影愛好者、大眾前往一覽鏡頭下的生態奇觀和自然美景。

科博館自2013年起舉辦「驚豔.新視野:科學攝影」徵件,廣邀全球華人共襄盛舉,迄今參與人數超過135萬人次;今年「驚豔.新視野:科學攝影」有256名投稿者、515組作品,經各領域專家學者3階段評審,最終決選3組優選、2組廣達青少年特別獎、2組甲子園高中生特別獎、2組甲子園高中生鼓勵獎及57組佳作,並特別舉辦此次特展,由科博館人類學組主任楊翎擔任策展人,陳展66組得獎的科學攝影作品,涵蓋10餘種主題,以昆蟲類19組居多,其次是水下與海洋17組,邀國人感受紀錄科學的美感與奧妙。

其中,獲優選〈百里獎〉的作品《孢子之風之交響》由董信政所攝,其拍下3張微距影像,呈現正散布著孢子的物種,有如一場精采的孢子傳播旅程,動感十足,觀眾彷彿能看到風的形狀。〈廣達青少年特別獎〉作品之一《我是憤怒鳥:晾翅中的大透翅天蛾》由郭定中拍攝,呈現日行性蛾類「大透翅天蛾」宛若雙眼怒瞪的逗趣景象,而大透翅天蛾常被誤認為蜂鳥,因具有透明翅膀而得名,剛羽化時,其翅膀上有一層棕色鱗片,會在首次飛行時隨翅膀振動掉落、轉為透明。

另外,基於文化近用、友善平權理念,策展團隊特別開發2組天文、海洋主題教具箱,提供日後校園科學攝影巡迴展配套服務,也為視覺不便族群設置4組作品3D觸摸輔具板,並配合口述影像裝置打造3D觸摸版;針對聽力不便的朋友,則展出作品中12位得獎者提供的自述影片皆附字幕,方便透過畫面觀賞。

此外,特展於9月29日設置1場自然學友之家舉辦的「用光記錄科學—攝影工作坊」,由特展策展人楊翎、科學家及攝影師帶領學員從觀察、學習構圖到實作練習學習科學攝影,盼培育科學攝影人才。2024「驚豔新視野:第9屆科學攝影比賽」已開放收件至10月15日,餘更多活動資訊民眾可至官網查詢。

董信政作品《孢子之風之交響》獲此屆科學攝影競賽優選〈百里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廣達青少年特別獎〉作品之一《我是憤怒鳥:晾翅中的大透翅天蛾》由郭定中拍攝,呈現日行性蛾類「大透翅天蛾」宛若雙眼怒瞪的逗趣景象。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科博館推出《微塵競色≋第8屆科學攝影特展》,廣邀科學迷、攝影愛好者、社會大眾一覽鏡頭下的生態奇觀和自然美景。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科博館舉辦「驚豔‧新視野:科學攝影」徵件10餘年,廣邀全球華人共襄盛舉,迄今參與人數超過135萬人次。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

策展團隊特別開發2組天文、海洋主題教具箱,提供日後校園科學攝影巡迴展配套服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