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應公開自身的價值觀

科學焦點

科學家應公開自身的價值觀
科學家應公開自身的價值觀

2021-05-01 歐瑞斯克斯(Naomi Oreskes)

隱瞞你的立場,不利於重建人們對科學專業的信心。

美國正從近年的分裂中逐漸回復,而科學界也試圖重建人們對科學的信心,科學家在此時或許想重申他們的中立性。常聽到同事說,若要挽回人們對我們的信任感,就必須小心別讓自己的價值觀侵害科學。此話的前提是,要取得公眾信任,「價值中立」不可或缺,而且不該是無稽之談。然而既有證據顯示,這兩個前提都不成立。

近期的傳播學研究顯示,教師、宗教或商業領袖、地區醫護人員這些受到大眾信任的人,傳遞的訊息最容易為人接受。因此,科學家建立信任感的策略之一,便是把他們的實驗室、協會和學術部門與自己的生活圈和工作圈拉近關係。實踐方法可以是與美國國家科學教育中心這類機構合作,該中心的初衷是對抗校園內的創造論,現在則廣泛與教師合作增進對科學本質的理解。科學家無須為此放棄個人價值觀,只需與教師抱持相同教育理念即可。這很重要,因為研究指出,人們再怎麼煞費苦心,都無法擺脫自己的價值觀。

眾所周知,人們比較願意接受與自己既有信念相符的證據,心理學家稱之為「動機推理」,名稱相對新穎,卻非創見。培根(Francis Bacon)早在400年前如此說過:「人類的理解並非由生硬的啟發所構成,而是受意念與情感的影響……一個人寧信其所欲成真之事。」

科學家認為,這種動機推理固然造成拒戴口罩這類錯誤心態,導致新冠肺炎疫情擴散,但在科學中的影響甚微。尷尬的是,沒有證據支持這種看法。有些研究指出,即使有金錢誘因,大多數人顯然也無法跳脫自身的偏見。因此,問題似乎不在於想不想,而是能不能。偉大的科學家也許認為他們受過訓練,能保持客觀,避免和普通人落入相同的陷阱。但事情沒這麼簡單......

【欲閱讀全文或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知識庫〉2021年第231期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