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英文不好,吃虧很大

文 / 蘇和仲

第一語言不是英語的研究人員閱讀英語科學期刊文章的時間大約是母語人士的兩倍。對於正在撰寫論文的博士生來說,這可能意味著每年要多花 19 個工作日來閱讀論文。瑪麗安娜·倫哈羅(Mariana Lenharo)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對於非英語母語人士來說,科學語言障礙的真正代價>(The true cost of science’s language barrier for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指出,「調查量化了母語不是英語的研究人員需要閱讀、寫作和呈現數據的額外時間。(Survey quantifies the extra time that researchers whose first language isn’t English need to read, write and present data.)

英語是科學語言——但對於非母語人士來說,精確性很難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今天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上的統計數據可能並不令人震驚,但衡量語言障礙對英語不流利的學者職業生涯的影響非常重要。該研究的合著者、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昆士蘭大學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員天野之彌(Tatsuya Amano)表示,「這是科學界付出更多努力來解決這一問題的第一步」。

天野之彌和他的同事對來自 8 個國家的 908 名環境科學家進行了調查,他們每人都至少撰寫了一篇經過同行評審的英文論文。一些參與者來自英語水平中等的國家(玻利維亞、西班牙和烏克蘭),而其他參與者則來自英語水平不高的國家(孟加拉國、日本和尼泊爾)。他們的答案與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尼日利亞和英國)的人們的答案進行了比較。

研究小組發現,在只用英語發表過一篇論文的科學家中,來自英語水平普遍較低的國家的科學家比母語國家的科學家花費的時間中位數多出 29.8%;來自英語水平中等的國家的人花費的時間中位數多出 50.6%。同樣,研究人員發現,來自英語水平普遍較低的國家的人閱讀科學文章的時間比母語人士多出 90.8%。他們還了解到,非母語人士會花費更多時間準備在國際會議上進行口頭演講,並且許多人由於語言障礙而避免做出此類承諾。

因寫作問題論文被拒絕的頻率是母語人士的 2.5 倍

天野是日本人,他說他一直很難用英語交流。在英國和澳大利亞工作多年後,他的英語水平正在提高,人們可能會認為他的論文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寫的論文相似。「但在幕後,我必須花費很多時間才能達到這個水平,」他說。這種額外的努力正是他想要在這項研究中量化的。

天野和他的同事還檢查了同行評審過程。據報告,非英語母語人士的論文因寫作問題而被拒絕的頻率是母語人士的 2.5 倍。對於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布朗大學的哥倫比亞古氣候學家莉娜·佩雷斯-安赫爾來說,這聽起來很熟悉。「有些審稿人明確表示,我的英語使研究的質量受到質疑,或者大多以嚴厲的方式對我的英語提供反饋,讓我認為這是基於我的拉丁/西班牙裔聽起來的姓氏,」她說。

世界上幾乎 95% 的人口都是非英語母語的

哥斯達黎加大學聖何塞分校的厄瓜多爾生態學家 Paula Iturralde-Pólit 表示,挑戰不僅限於論文和演示文稿。「這是成為一名學者過程中的每一步,」她說。例如,根據她的經驗,對於英語不太精通的人來說,申請資助研究項目的撥款需要更長的時間。「你的顧問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審查它,因為你會出現更多的錯誤。」

在會議上,即使那些克服了用英語展示自己作品的障礙的人也會面臨困難。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專門研究科學傳播的研究員傑瑪娜·巴拉塔(Germana Barata)表示,儘管她的英語很流利,但有時仍然感到不舒服。「我們的演示時間是一樣的,但我們在 10 分鐘內能說的內容與母語人士能說的內容不同,」她指出。

天野指出,這項研究可能低估了語言障礙的影響,因為它沒有考慮到因所描述的挑戰而退出學術界的人。巴拉塔說,許多留下來的人都認為語言是分享工作和推進職業生涯的障礙。「我們要走更長、更慢的路來展示自己,並將我們的作品展示到國外,」她說。

天野之彌認為,解決問題不應該只是有語言障礙的人的責任。例如,期刊可以提供人工智能工具來協助研究人員寫作,或者可以將作者與精通英語的人聯繫起來以幫助審閱他們的文章。會議可以考慮允許研究人員使用翻譯以母語進行演講,並可以以多種語言發布摘要。「世界上幾乎 95% 的人口都是非英語母語的,」天野之彌說道。「如果我們不支持這 95%,我確信我們無法解決許多全球挑戰。」